(相关资料图)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该刊是工程技术与化学化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刊物之一。

神经元再生受阻和胶质瘢痕形成是脊髓损伤后难以修复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至今尚无突破性进展。为了解决上述科学问题,有效地重塑脊髓损伤微环境、促进神经再生修复,科研人员基于脊髓全切损伤动物模型,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神经干细胞的双药增强型可注射水凝胶联合治疗脊髓损伤,促进脊髓损伤神经功能重建,获得可喜疗效。

确证此项方法可促进更多的神经元再生,与目标神经元形成新的神经连接,整合到原神经系统并发挥相应的功能。

本项研究利用氧化葡聚糖和四臂聚乙二醇构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合成慢病毒转染示踪GFP-NSCs。通过将该新型水凝胶搭载GFP-NSCs和药物Cetuximab/FTY720联合注射入大鼠脊髓缺损区域,在长达10周的观察中发现有大量移植NSCs分布于损伤处并向损伤两侧迁移形成新的连接,同时成功有效分化为运动和感觉神经元。此外,还确证损伤处的胶质瘢痕减少,出现新生轴突连接断端,最终恢复了脊髓全切大鼠的运动功能,出现了最佳功能改善,获得了满意治疗效果。

本研究还证实了该新型注射型水凝胶可以利用液体微量注射的形式植入损伤处快速成胶并填充脊髓缺损,并且不受损伤大小和形状的限制。同时移植过程操作简便、创伤极小。此外,还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和药物载体完成损伤处的精确富集,通过功能水凝胶原位缓释递送生物活性分子并提高其稳定性,延长在损伤区的有效作用时间。这种联合治疗组合将全力攻关为临床上治疗中枢神经损伤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学中心脊柱外科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组织工程实验室合作完成,骨科医学中心齐志平博士与应化所张田慧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骨科医学中心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潘肃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图片由吉林大学提供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