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央视再次聚焦吉林农业。

这是卫星在去年和今年分别拍摄于吉林省同一地块的照片。

在第一张照片中,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一块泛白的盐碱地,而今年它已经种满了粮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就是稳定粮食产能中的细微变化之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

而更多政策组合拳正在让大国粮仓根基越来越稳固。

在吉林,盐碱地是新增耕地的重要来源之一。

2022年,在吉林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大安市建立了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引入9家盐碱地改良技术单位进行盐碱地改良技术探索,为今后全省盐碱地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吉林省西部有大面积盐碱地分布,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治理难度较大。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盐碱地改良工作,确立了全省土地整理和盐碱地改良的战略决策,先后实施了多项生态水利工程、西部土地整理工程、河湖连通工程、大安盐碱地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基地等建设项目,改善了吉林西部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土壤盐碱程度,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更重要的,吉林省在探索盐碱地治理技术和路径上持续深耕,多家技术单位曾在省内实践探索相关技术,有的已经扎根10年以上,为吉林带来宝贵的盐碱地治理经验。

从2015年起,除国家和省级重大工程外,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管理下放市县负责。

经统计,自2000年吉林省实施土地整治以来,全省共治理盐碱地近210万亩。

“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62个,新增耕地81.5万亩。按照亩产1300斤估算,增产粮食在10亿斤以上。其中,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118个,主要分布在白城、松原、长春农安县和四平双辽市,新增耕地66.7万亩,占全省同期新增耕地数量81.8%。

今年以来,吉林省西部地区正在实施的新增耕地项目有52个,计划新增耕地1.21万公顷,预计完成投资42亿元。

未来,吉林省将尽快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形成准确可用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同时,为了进一步摸清各地盐碱地整治利用潜力,切实支撑“千亿斤粮食”工程用地落位,吉林将在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将耕地后备资源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水土资源匹配情况一并开展自主调查,详尽到每一块图斑,为“千亿斤粮食”建设工程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打好基础。

关键词: 改良技术 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