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秋收,春华秋实。

今秋,吉林的秋收多次被央媒聚焦。


(相关资料图)

在吉林的黑土地上,放眼望去,玉米金黄、稻米飘香……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到处是农民喜悦的笑脸。在秋收已近尾声之际,吉林,再次被聚焦。

新华社刊发《玉米“入库”“上楼”农民储粮不愁——黑土地上粮食收储新气象》。

报道刊发后,全国媒体纷纷转载。

报道中介绍,近年来,吉林省开展“地趴粮”整治,各地根据农民种植规模、储粮条件等分类施策,鼓励农民安全储粮,储粮仓得到普遍应用。吉林省已累计帮助农户建设科学储粮仓40多万套,制作简易储粮设施150万套。很多农民逐渐告别过去粮食收完即卖的习惯。

报道刊发后,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也有不少南方的网友们对“地趴粮”“玉米楼子”表示“求解”!

那么,什么是“地趴粮”? 地趴粮是一种粗放的粮食储存方式,每年秋收之后,农民总习惯将收获的玉米堆放在自家庭院里晾晒,俗称“地趴粮”。

地趴粮的危害有很多,因为是露天的,天气一变就容易造成粮食霉变发芽,还会被老鼠偷吃,容易造成严重的农业经济损失。

接下来,再来科普一下“玉米楼子”!在东北农家院落里,可以看到的一种“空中楼阁”,下以木桩支撑,上似一间木房,俗称“苞米楼子”或“苞米仓子”。

它的好处就是降低玉米自然干的水份,既保证粮质,又有效拉动了村域经济。

报道中还介绍,今年,赵洋新建了4个“玉米楼子”,把收获的玉米全部装了进去。预计减少粮食损耗上万斤,相当于增产增收了。

在公主岭市环岭街道土城子村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院里,刚刚收获的玉米堆积如小山。玉米堆一侧,一排排“玉米楼子”如一面高墙,里面装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

在吉林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粮食减损增效正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

网友们看到了报道后纷纷表示,了解了储粮方式,非常长知识!

去年以来,吉林省出台政策支持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吉林省已实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产粮大县全覆盖。未来两年,吉林省还将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乡村安全储粮和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建设。

图片为网络截图

关键词: 安全储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