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吉林省西部地区受气候条件、农户传统储粮售粮习惯、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新收获的玉米以“地趴”方式储存,造成一定的粮食产后损失。
如何全面、有效解决“地趴粮”问题?吉林省的这些做法颇有看点。
2022年,为深入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地趴粮”问题的部署要求,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立了工作专班,专题研究部署、开展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协调省级补助资金,切实做好统筹协调、跟踪调度、综合汇总、情况上报等工作,指导全省深入开展农户安全储粮及“地趴粮”整治工作。
(资料图)
打出系列“组合拳”全力推进消除“地趴粮”
今年3月,《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关于解决“地趴粮”问题推进方案(2022年度)》【吉粮办发(20227号)】制定并印发,从完善清单、建立机制、跟踪调度、宣传培训、督查指导、考核总结等方面提出阶段性任务,形成了时间表和施工图,按照时间节点指导全省有序推进整治工作。
省财政厅使用粮食风险基金,按照每个县市2000万元标准对“地趴粮”问题突出的14个重点县市拨付2.8亿元,用于支持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和农户储粮装具建设。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乡村振兴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建立沟通机制,从省级层面协调推进“地趴粮”整治工作。指导各县市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细化分阶段、分年度、分区域的目标任务,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按月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和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因地制宜推广简易实用PVC围网的储粮装具
综合考虑建仓成本、进出仓作业和农民承受能力,指导市县研究设计规范安全的农户庭院储粮装具。尊重农户意愿,因地制宜推广简易实用PVC围网的储粮装具。
今年6月、8月和10月,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立由局领导带队的多个工作组对14个重点县市进行3轮督导检查,对其他县市进行抽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跟踪督导整改措施落实。
9月16日,省政府在四平市召开全省“地趴粮”整治工作会议,通报全省整治工作进展情况,交流经验做法,对整治工作进行再推动再落实。从11月下旬开始,采取县市自查自评、省级部门核查和省级现场抽查相结合方式,对县市“地趴粮”整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将解决“地趴粮”问题工作成效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考核内容。
采取多种方式,支持乡村安全储粮和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建设
各市县将种粮大户粮食的整理、储存问题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企业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为农户产后粮食提供“即时结算、延期服务、代烘干代储存”等业务,农户可将脱粒后的粮食直接送到这些企业,减少了中间环节,实现由“存粮在家”到“存粮在库”,农户可选择售粮时机和结算方式,增强了农户市场议价能力。
市县强化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行业管理部门强化服务指导,社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引导,农户安全储粮积极性持续高涨,节粮减损和爱粮节粮氛围更加浓厚。
建储粮装具、上楼子、码趟子、网袋码垛……多种储粮方式“应运而生”。
在吉林省,部分县市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荒地、搬迁村、闲置学校、农机园区、合作社、企业场地等建设集中储粮点,配套脱粒、输送、整理等设备,为农户提供免费服务。各县市积极加大农户安全储粮资金投入,特别是14个重点县市积极统筹产粮大县资金,增加安排资金2.72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或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乡村安全储粮和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建设。
截至11月底,全省农户立体储粮占90.5%,其中,14个重点县市立体储粮率达到占80.8%,其他县市立体储粮率达到占98.7%,超额完成全省“地趴粮”整治年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