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三个人,九口井(引题)

守井人的910个日夜(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通讯员 张涛

在油区,最常见的风景,是不眠不休的油井;在油田,最常见的生活,是日夜相伴的守井。

三个人,一个站,九口井,910个日夜,每人每年平均在岗时间3894个小时……这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冷家油田开发公司16号采油平台党员联合承包点的日常。

2019年底,冷家公司作业区推行“党员联合承包”,将原12人的采油4站改为3人组的党员联合承包点,站内12人精简为3人。

“我想包这个站!”“我技术过硬,我想留!”得到通知后,站上的每个人都争相报名。

根据日常表现,讨论后,最终这个承包点由平均采油工龄达25年的3名党员组成了“铁三角”——勇挑重担的老站长刘洪文、攻坚克难的技能手李强、任劳任怨的操作手桂以仿。

“比以前辛苦了一些,但工作劲头更足了,毕竟收入也增加了。”刘洪文说。

刘洪文是第一个要求留下来的。2000年开始,他就在这里工作,“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名员工,每一口油井,我都门儿清。”家里人最初不同意,“挺大岁数了,还能干几年?折腾啥?”刘洪文则说,“不是小站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它。”

12个人的活儿,3个人干。刚接手时,几个人压力都很大。“齐心协力干,困难总会过去的。”头半年,刘洪文不断地鼓励大家。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把每个人都打造成“多面手”和“全能工”。

工作中,三个人精打细算,小站的日子也越过越好。4月的一天,李强巡井发现机抽井冷10-60-44供液不足,决定间开。怎样间开最合理?他连续15天看护,专门制定了抽半小时、停一小时的间开制度,既能保证产量,又节约了一半以上的电费。该井试验成功后,他们又为冷10-H2井制定了抽一小时、停一小时的间开制度。目前,两口井产量平稳,节电效果显著。

接手以来,他们先后开展间开井精益管理、设备自主维修等项目12个,为作业区创效227万元。

“忙点累点,没什么,只要油井生产顺当,日子就乐呵!”桂以仿说,“我很感谢他们俩。去年母亲生病,我请了15天假,他们俩一人一天驻站,轮班上。”

桂以仿的父母都是石油人,他毕业就选择回到这里,“这些油井,就像我的亲人一样,看不到它们,还怪不得劲的。”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男人的世界也精彩。小站人少,都是自己做饭。休息时他们在站外整了个小菜园。绿油油的韭菜、小白菜,红通通的西红柿、小辣椒,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更多的日子,是日复一日的平常。巡井、计量、取样、设备维护……无论是旭日初升,还是烈日当空,无论是夕阳西下,还是满天星光,总有人走在巡井路上。他们仔细聆听油井的“心跳”,守护着油气生产的“脉搏”,用无数个日夜,凝聚成辽河加油增气的活力和底气。

关键词: 9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