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聚焦防汛抗旱丨特写:用汗水“解渴”旱情 再累也值得
【资料图】
8月20日清晨,湖南省耒阳市坛下乡东升村的熊义进、熊义武两兄弟,扛着农具来到因干旱而龟裂的稻田,等待一场“及时雨”。
此刻,一条长800米的输水管道正在稻田中架设。衡阳市应急综合救援大队出动两个中队指战员、一台大型排涝车,带着4台大功率抽水设备,一大早就投入抗旱救灾中。
衡阳市应急综合救援大队的队员们在架设输水管道。新华社记者 明星 摄
坛下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平时主要依靠欧阳海灌区草塘边支渠和坛下乡人工河的水灌溉。此次干旱,东升村受灾的稻田离水源比较远,且没有电力线路可供抽水,经过高温暴晒,数千亩稻田干涸开裂。现在正值水稻生长关键期,急需一轮“救命水”来解渴。
时间逐渐推移,烈日开始炙烤大地,田野中热气蒸腾。衡阳市应急综合救援大队15名队员忍受着将近40摄氏度的高温,抬着白色的管道,一段段地向远处铺设。一路上,他们挥汗如雨。
衡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万文斌介绍,队员们19日在坛下乡忙活了大半天,让300多亩干旱的稻田喝上了水,但村民盼望着能继续送一天水。
33岁的队员周绮,扛着70多斤重的管道,在狭窄的田埂中步行。新华社记者 明星 摄
33岁的队员周绮,扛着70多斤重的管道,在杂草丛生的狭窄田埂中步行600多米,终于将输水管道架设到熊义进承包的稻田中。
“气温太高了,外露的皮肤被晒得很疼。有的队员这两天中暑了,有的队员运送管道时,因为田埂高低不平,不小心滑入稻田旁的泥沟里。”汗水湿透衣服的周绮告诉记者。
坛下乡党员干部和东升村的村民闻讯而来,给队员们送水、送西瓜、送防暑药品,熊义进、熊义武两人也与队员们一起忙碌着。
“管道架设完毕,可以送水。”
“请注意,开始送水!”
随着现场指挥员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一股股清澈的河水通过管道,涌进了干涸的稻田。
清澈的河水通过管道,涌进了干涸的稻田。 新华社记者 明星 摄
下午,衡阳市应急综合救援大队又将输水管道架设到附近的金冲村。“我们村有1个多月滴雨未下,太感谢这场‘及时雨’了,近千亩水稻得救了。”坛下乡金冲村驻村第一书记彭俊说。
“能缓解旱情,再累也值得!”衡阳市应急综合救援大队办公室主任刘波一边巡查输水管道,一边不停擦着汗。他说,队员们平时的训练都是架设200米以内的管道,此次架设的管道最长达800米,对实战救援工作而言是一次高难度的挑战。
今年7月以来,耒阳市持续晴热无雨,达到气象干旱重旱等级。气象部门分析,耒阳市近期仍将持续高温天气。面对严峻的旱情,当地防办、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派出工作组深入一线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稻田仍在“喊渴”,烈日下的田间地头,一支支由党员干部、群众和志愿者组成的抗旱队伍正在高温下继续战斗。耒阳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亮说:“旱情不结束,抗旱工作就不停止。” (记者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