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里的打架类警情都被处置妥当(主题)

南京警方推动打架类警情规范执法(副题)

调查动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打架,是基层公安派出所经常要处置的警情之一。导致打架的原因很多,派出所处理后当事人不满而投诉的情况也不少见。在江苏南京,有这样一个老城区派出所,2021年处置的打架纠纷类总警情达358起,却鲜有因当事人不满而有效投诉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多年保持“零发生”。

这个派出所就是五老村派出所。为一探该所处置打架类警情有何妙招,记者近日进行了实地采访。

法治日报记者 丁国锋

前几天,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五老村派出所辖区某主干道发生一起打架类警情。网约车驾驶员将车停在了巷口,影响他人通行,后车驾驶员下车上前找他移车,谁知他不仅不愿意,还动手推搡、打人。被打的后车驾驶员见势不妙想离开,可网约车驾驶员不依不饶还开车追赶。对方报警后,其被带回派出所处理。

“双方没有明显伤情,按照以往就调解了。但考虑到该事件发生在城区主干道上,性质比较恶劣,动手的网约车司机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就依法进行了治安处罚。”五老村派出所法制员蒋凌云说,如果是邻里纠纷一般都是调解优先,但像类似寻衅滋事的、性质比较恶劣的,现在都要首先分清性质和情节,该处罚就要处罚。

这是五老村派出所规范执法处置打架类警情的一个缩影。

五老村派出所位于南京主城区大行宫区域,辖区面积仅0.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万人左右,但因商贸楼宇林立,人流密集、流动性大,暂住人口超两万人,尤其是居民区大多属于老旧小区,沿路沿街小饭馆、小商铺众多,治安状况复杂,各种普通民事纠纷较多。

近年来,该所以辖区高发、易发警情和案件为“小切口”,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能力和法治宣传教育水平,经过总结梳理出来的打架类和侵财类警情处置工作法,为上级部门制定处置警情规范化提供了实践依据。

五老村派出所从源头抓起,结合最容易激化矛盾的打架类警情进行详细梳理。根据2019年、2020年、2021年辖区发生的打架类警情,细分为七个引发类别,包括邻里纠纷、消费纠纷、偶发纠纷、婚恋家庭、物业纠纷、同事纠纷等。

据该所所长刘永春介绍,偶发因素导致的打架类纠纷占比,持续保持在40%左右,其中包括行人机动车等碰擦引发肢体冲突,还包括就餐和等位过程中发生争执等。很多纠纷一旦处理不好,极易激化矛盾,还可能引发当事人对警方不满。

刘永春认为,打架类警情虽然大多是“小案”,但其中有很多社会治安隐患,考验民警各方面能力。

辖区某小区的七楼顶楼上,有个老人养了多年鸽子,也和邻居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这让派出所社区民警蔡雁清十分忧心。“只要提起要他拆除鸽子笼,他就十分抵触,街道社区出面都很难做通工作。”蔡雁清介绍,后来通过一次次当面和老人交流,慢慢获得老人的信任,说服老人将鸽子笼搬迁,这个难题终于被化解了。

“很多邻里纠纷要找到矛盾点,争议大的地方怎么去解决,然后才能去讲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要讲道德的,既要耐心说理又要严格执法。”蔡雁清说。

曾经通过走访发现命案线索的派出所社区民警、获得过江苏省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的王书燕扎根五老村社区已经9年了。“社区民警的主要职责是摸排和积极化解矛盾。”王书燕说,“很多矛盾因漏水、噪声、门口公共区域多占一寸半寸等生活琐事引发,社区群众比较注重自己的利益,情绪激动时非要分清楚‘子丑寅卯’,即便是让步,也计较‘谁先让’。”

“我们要积极防止‘蛋壳脑袋’案件(受害者身体有意想不到的脆弱问题,导致伤害后果加重)。”刘永春介绍,该所为此以110警情处理规范为指南和范本,总结出妥善处理打架类警情纠纷的“123”工作法,对于现场调查和证据收集等作出规范性要求,为打架纠纷类警情化解处置提供制度基础。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该所的“123”工作法,“1”是指一个规范——以110警情处置规范为范本结合所内工作实际制定的《五老村派出所打架类警情处置工作指南》;“2”是指两个必须——无论口头报警还是警务站移送警情,接警时必须到现场进行调查、必须及时收集固定相关证据;“3”是指三个到位——调查取证到位、执法引导到位、监督考评到位。

“如果因证据不足而无法处罚、降格处罚或以调解代替处罚,受害人从心里就会不信任公安机关,就会认为派出所对报警敷衍了事,甚至质疑公安机关执法不公、偏袒护短。”刘永春说,必须在受理警情后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走访,及时固定收集相关证据、收集证人证言,避免因工作滞后而导致主要证据灭失。

据蒋凌云介绍,该所强调执法记录仪规范使用,要求接报警后,从民警出发开始就打开执法记录仪,一直到回到所内开始讯(询)问作笔录,视频录制必须无缝对接,确保证据链规范完整。

五老村派出所还要求民警在每一次执法过程中嵌入法治宣传教育,要求将规范化执法理念不仅体现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更要体现在接处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日常工作中。

自从五老村派出所高度重视打架纠纷类警情的规范化处置后,该所投诉信访比例呈阶梯式下降。2019年处理打架类警情引发的南京公安民意110投诉14起,2020年投诉7起,2021年投诉4起,其间所有投诉都经过上级部门复核,没有发生一起错案或者执法瑕疵案件。该所在秦淮分局执法考评中,连续三年名列前茅。

“三条巷附近的邻居打架可以治安调解,但是一定要把前因后果和相关情况调查清楚,要为后期调解打好基础”“调解不能和稀泥,要把法律规定和是非曲直,每一处都细细讲清楚讲明白”……近日,在五老村派出所的晨会上,刘永春围绕打架类警情和民警们点评。

每天早上,该所都要举行晨会,围绕如何规范处置警情和全所民警“敲木鱼”。“每个接处警民警都要把警情、案情处理在会上公开讲,大家作点评,也是一种监督。”蒋凌云介绍,警长必须将前一天的重点工作进行汇报,工作小组进行点评,再由她对重点警情进行回访,向责任民警核实情况。

“我们要求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各种问题和瑕疵的自查自纠,落实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对整个执法办案流程做到闭环监管有始有终。”刘永春有本厚厚的工作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对执法办案的想法和思路,某月某日、何种警情案情,包括事后简单点评,看起来简洁又清晰。

“现在当派出所所长责任很大,必须时刻重视民警的法律素养、法治意识和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刘永春坦言,以事析理、以案说法,与民警一起交流接处警和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民警法律意识和法治水平不断提高,法治素养不断增强,业务水平也日渐提升。”刘永春说,3年来,该所31名民警、47名辅警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行为,为推进所内执法规范化建设,营造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工作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邻里纠纷 上级部门 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