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超1亿,许多退休人员有再就业的意愿——(引题)
低龄老年人怎样再就业?(主题)
(资料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李婕
前不久,一则麦当劳招聘退休人员的消息引发大量关注。根据招聘信息,该岗位对全职员工、学生员工、退休员工、兼职员工均开放,但“退休员工”4个字,还是让这个话题热了起来。
一则原本不太起眼的招聘消息何以引发关注?专家认为,究其原因,是长期相对静默的老年人就业话题被带入公众视野。
在人口老龄化加深的现实下,规模日益庞大的低龄老年人如何实现“老有所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如何推动?这是老年人的个人问题,也是中国社会正面临的一个新话题。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港城大街街道建兴里社区成立了老旧小区工程质量监督队。该监督队由退休干部、居民代表等组成,对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等进行监督。图为8月5日,海港区港城大街街道建兴里社区内,监督队正在查看老旧小区施工现场。曹建雄摄(人民视觉)
部分退休人员有意愿、有能力继续参加劳动
发布上述这条麦当劳招聘信息的是中国老年人才网,今年8月24日才正式上线。该网站设有大小栏目40余个,涵盖老年人关心的人才政策、人才知识、志愿公益、老年教育等内容,其中“求职招聘”尤其受到关注。
物业管理、财税、机械设计、审计、养老服务、家庭教育、物流管理……本报记者8月31日登录网站发现,在“求职”栏目,不少老年人已经上传个人信息,表明求职意向。这些求职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但也有60岁出头和70岁以上人士,他们中不少人还拥有“985”“211”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教育经历。
发出“招聘”需求的企业也不少。从农田水利顾问、中医医师、老年教师到厨房助理、前台接待员、保洁员,各类岗位需求不一而足。一位企业招聘负责人说,看到老年人才网上线的新闻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注册了企业账号,发布了招聘信息,没想到“短短几个小时就接连有电话打进,前来询问的老年人还不少”。
实际上,虽然已经退休或到了退休年龄,但部分老年人仍然有意愿、有能力继续就业。退休返聘就是常见的情形之一。老王今年65岁,退休前是山西一家电力设计院的工程师,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5年前退休时,他也面临人生“下半场”的选择。那时,孩子已经在一线城市安家立业,老伴儿帮着带娃,他本可以前去团聚,但“钻研了一辈子的技术,突然放下也很难”,再加上单位挽留,办公室里的年轻人需要“传帮带”,老王选择返聘,一直干到现在。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在研究老年人就业话题时发现,“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的角度,有相当比例的退休老年人需要就业”。她总结了3种情形:一是拥有一技之长,不愿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选择“退而不休”;二是虽然步入老年,但仍有经济方面的需要,通过就业增加一份收入;三是没有生活负担,仍有能量可以发挥,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能力和健康的身体缺一不可。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其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有空间有潜力。“他们继续参与社会劳动,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长期积累的人力资本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说。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作为省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动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五老”志愿者、退休教师等担任辅导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乡村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图为近日,在齐河县祝阿镇马坊社区乡村“复兴少年宫”,老年辅导员教小朋友练习书法。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老年就业市场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还没认识到老年劳动力的价值
即将退休的电焊工老李很早就开始规划退休之后的生活。初步设想,跟老伴一起上北京,老伴带孙子,他白天再找份差事做。但看来看去,发现能找到的工作很有限,一来没啥途径;二来不是卡在了年龄关,就是门槛太高或者活儿太重,合适的机会非常少。
老年人想要成功再就业,的确面临不少难题。首先一条:去哪儿找。上招聘网站、找中介公司?提供给老年人的机会少之又少。原单位返聘?可行,但取决于单位需求,也主要针对有专业技能的老年人才。亲朋好友介绍?现实中成功的概率也不太高。尚未健全的老年就业市场,成了“银发族”再次迈入职场的“第一道坎”。
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中国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被认为将填补此类平台建设的空白。
“在社会舆论场上,老年人的声量是很小的。之前很少有人关注到老年人的就业需求,他们往往是通过人情、关系网去联系,市场提供的服务很少。”张丽宾说。她还笑言,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自己也很感兴趣,因为退休后马上就面临相关问题,“在这个老年人就业的细分市场上,是有很多需求可以挖掘的。”
那么,除了主观意愿,老年人再就业有没有优势?能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
邮递员、前台接待、出租车司机、空中乘务员……在欧美、日本,各行各业岗位上常能看到低龄老年人的身影。这些发达国家率先经历人口结构的转变,普遍采取禁止年龄歧视、延长退休年龄、提升老年人就业技能、增加老年人就业机会等举措,银发工作者已经成为劳动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副教授李永瑞曾向媒体介绍,他们通过测评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工作表现上各有千秋,不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比如老年人工作稳定性高,做事精细。但大多数企业还没认识到老年劳动力的价值。
王建军说,中国低龄老年人大多较好地保持良好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状态,绝大多数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技能和纵深的社会网络,具备参与生产劳动、社会管理、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帮教下一代等社会事务的能力。
“在我国经济社会及人口背景下,尊重并鼓励有意愿的老年人实现再就业,既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也能缓解养老压力,更是维护老年人在劳动就业方面的基本权利。”张丽宾说。
政策应发挥调节作用,将供需进一步匹配起来
实际上,关于老年人就业,国家已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
但说到招用老年人,企业和用人单位恐怕还有所顾虑。比如,合同怎么签?会不会有法律风险?发生工伤意外怎么办?有网友直言:“招用老年人才,政策法规和保险要跟上,否则录用公司压力也很大呀!”
目前,相关制度法规正逐步完善。比如,浙江省就发布了《关于试行职业技工等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在继续就业期间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逐步探索扩大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化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
一些地方逐步探索,让老年群体更广泛地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公交车站、十字路口,常能看到身穿黄色上衣、手持小红旗的老年志愿者身影,家住朝阳区的张阿姨就是其中一员。“退休后寻思还能干点啥。咱这份志愿者的工作,每天早晚各2小时,不耽误照顾家中的老母亲,能为维护首都秩序作贡献,又有点补贴。”张阿姨觉得“还挺美”,也算是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
“在促进群体就业方面,市场有其供需运行机制,政策也可以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张丽宾认为,一方面,相关政策要适时出台,消除企业的担忧;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老年群体就业市场需求端的开发。比如,地方可以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挖掘老年人才的潜力,鼓励吸纳老年人再就业。政府也可以搭建平台,畅通企业和老年人才沟通的渠道,将供需进一步匹配起来。
近几年,“时间银行”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时间银行”其实是一种互助养老模式,指志愿者通过为他人服务来储蓄时间,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再从银行支取时间以获得服务。经过多年试点,今年北京把发展“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模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更多老年人受益于此。帮助老年人实现再就业,能否也有新思路、好办法?人们期待更多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