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轻人脱单新方式,先让父母聊(主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成家相亲”打造新型婚恋相亲平台,服务父母帮孩子找对象(副题)
随着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推迟,中国的婚恋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婚恋相亲平台逐渐成为很多人相亲交友的重要渠道。其中,成立于2020年的成家相亲称得上是异军突起,在短短两年里飞速发展,大放异彩。和其他很多平台专注于年轻人的相亲交友不同,成家相亲将服务对象聚焦到了单身青年的父母身上,采取“招女婿找儿媳,先和亲家聊”的形式,将中国普遍流行于公园的“相亲角”搬到了线上。对此,记者特别对话成家相亲创始人袁博和成家相亲首席婚恋咨询师李晴雨,了解新模式背后的故事。
两代人相隔两地相亲有心难使力
国家统计局于今年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2020年,中国人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对比2010年数据24.89岁,10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相对应的,根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22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研究报告》,截至今年6月,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用户规模平稳增长,并突破3300万。
在诸多相亲交友平台中,成家相亲这个刚成立两年的平台,差异化的用户定位,让其业务模式显得极为特殊:服务父母,帮父母给孩子找对象。
谈及为何选择这一方向,成家相亲创始人袁博表示:“好的产品一定要解决社会问题。中国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家本位的文化传统,成家立业被视为重中之重,很多孩子的个人问题,也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在解决。但一部分年轻人去大城市发展事业,跟父母不在一个城市,这导致一些父母在子女婚恋方面,有时间精力想帮孩子,却有劲儿没处使。这个痛点是互联网通过信息整合、分发擅长解决的,所以我们产生了做成家相亲的初衷。”
对于这一点,成家相亲首席婚恋咨询师李晴雨感同身受:“我跟我老公就是通过网络相亲认识的。我们都是外地来北京工作,在北京没有亲戚朋友,都被父母催过婚,但他们只是催,却没有办法帮我们解决。当时父母对网络交友是有偏见的,通过我的亲身说法,现在我父母、公公婆婆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多元化服务聚焦解决婚恋困境
除牵线搭桥外,成家相亲在解决代际沟通问题上,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李晴雨表示:“毕竟是两代人,父母与孩子在婚恋上会产生许多观念与沟通上的矛盾。因此,除去提供相亲资源外,我们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修复亲子关系。比如安排专业的老师直播、为家长匹配婚恋管家等,都是在为父母提供相亲指导和帮助。”
而聊到服务,则有一个避不开的话题:成功率。在能不能“包成”这件事上,成家相亲有自己别样的坚持。采访中李晴雨提到:“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找到对象,想高价买服务。但如果我们通过沟通,判断这个孩子很难在平台匹配到对象,我们会选择拒绝并给到家长建议,比如你需要调整择偶定位,或者先和孩子处好关系等等。”
除此之外,为了给父母动力和力量,成家相亲从去年12月起还推出了返款活动,不仅给参与的家长匹配专属管家指导,若两年内孩子在平台相亲成功并结婚,还会把所交费用全额退还。今年7月起,已陆续有许多家长报喜并拿到返款。对于这一“亏本买卖”,李晴雨则表示:“当家长真正拿到返款的那一刻,我们兑现了承诺,这会反馈到我们悉心经营的口碑上。家长的认可与信任,对我们来说才是无价之宝。”
真诚与魄力并行为千万家庭的幸福努力
听袁博与李晴雨对成家相亲的讲述总能给人一种感受:真诚且有魄力。
真诚在于,作为服务中老年群体的平台,成家相亲从各方面贴心地在乎用户感受:更大更易辨识的字号字体、更简洁的页面……甚至为了教他们更好地使用手机功能,还录制视频、一步步教学基础操作,比如“复制粘贴文字、截屏”等等。
而在业务突破上,成家相亲则充分展示了“魄力”二字。对于未来的规划,袁博谈道:“从商业角度而言,单一的线上婚恋业务,会让我们面临用户增量的天花板。”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家相亲将目光聚焦到了线下。为此他们做出了诸多尝试:走进北京劲松街道,探索社区式相亲的新模式;与北京社会组织取得联系,为线下发展助力;筹备并举办北京、武汉、长沙等多城线下相亲会,为家长提供多渠道相亲途径……
通过一系列刚柔并济的组合拳,成家相亲也收获了诸多忠实“粉丝”。如李晴雨分享:“家长们在平台感受好,用得开心,会自发帮我们宣传,你对家长们好,他们是可以感受到并回应的。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是,一位在服装市场做生意的妈妈,帮孩子在平台相亲成功后,她就特别积极地将平台推荐给其他人。到后来,这个服装市场几乎所有孩子未婚的父母都在成家平台注册了。他们用的好,还把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介绍了进来,甚至一边卖衣服一边给顾客介绍‘成家相亲’这个可以给孩子找对象的相亲平台。”
当李晴雨提起这段案例时,她的声音温柔且坚定。会议室窗外,秋风轻扬,午后的阳光浓烈肆意。而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浪潮中,成家相亲还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