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爆料撕春联被“跨省敲门”?为何老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公共事件发生后,当“紧张”的不是被监督者,而是监督者,这是一种权力和权利关系的错位


(资料图片)

2月10日,一段江苏沛县253省道上,城管挨家挨户撕春联的视频引发热议。14日晚,沛县就此事发布通报:县委、县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上门向商户致歉,并依据调查结果、根据有关规定,对涉事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政务警告等党纪政务处分。

通报表示,此事暴露出当地在城市日常管理和社会治理中,没有贯彻好为民务实的原则,相关部门和人员存在思想认识偏差、工作方式简单、工作作风不实、工作纪律不严等问题。

按照通报说法,城管“撕春联”行动属于节后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一部分。但在未经广泛沟通的情况下,就对商户贴的春联集中撕除,不仅是对民族传统习俗欠尊重,而且留下了权力在环卫整治上“用力过猛”的观感——从什么时候开始,春联都被视为影响市容市貌,而必须撕之而后快了?引发舆论质疑后,当地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分,并道歉,也算是给了公众舆论一个交代。

不过,由此引发的“跨省敲门”一事,则更令人匪夷所思。

有人发帖称,“撕春联”一事的爆料者疑遭深夜“跨省敲门”。当晚,有媒体联系到爆料者,对方表示称,“有三人到枣庄老家敲我家门。我妈在家,没敢开门。他们就拿手电筒往屋里乱照。”第二天,“三名外地人”还到爆料者的邻居家打听。目前,三人已被证实来自沛县。据知情人士透露,三人已离开,“他们的目的是降低热度,让他协助删帖,没有恶意”。

尽管官方对此事未有回应,但从爆料者的发声来看,应是事实。即便这三人“没有恶意”,这样的操作也难免让人多想。网络舆情出现后,地方想淡化应对,这种心态并非不能理解。但沛县和枣庄,一个在江苏,一个在山东,连夜“跨省敲门”,明显不是“降低热度”,而属于一种不必要的“过激”反应。

更重要的是,如此操作,也给爆料者及其家人带来了不该有的打扰。而一边道歉,一边“跨省敲门”,也令道歉、整改的诚意,打了折扣。这种操作,又何谈让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撕春联”一事中真正吸取教训?

执法者要习惯在镜头下执法,这是近几年从上至下所明确的共识。按理说,在不影响他人隐私和正常执法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有权利对执法情况进行记录拍摄。此事中,爆料者所发布的视频既然属实,又何须闹到“跨省敲门”的地步?退一步说,如果需要和爆料者沟通,“跨省敲门”也是最坏的一种方式。说到底,这种做法的背后还是一种“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思维在作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想认识偏差”?

当地已就撕春联一事追责、道歉,似乎完成了公共事件的一般舆论处置“程序”。但是,对于“跨省敲门”一事,相关部门和人员还欠爆料者一声道歉。无论如何,公共事件发生后,当“紧张”的不是被监督者,而是监督者,这是一种权力和权利关系的错位,也是有关部门和个人欠缺接受监督和解决问题的诚意与能力的表现。

关键词: 公共事件 提出问题 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