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跃动在小兴安岭的“绿色音符”——伊春全面停伐十年记

新华社哈尔滨5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陈聪、杨轩


(资料图)

如果从高空俯瞰通往黑龙江省伊春市各个林场的公路,会发现公路变成了小兴安岭群山之间的一条条纽带,茂林在纽带两侧争相丈量着天空的高度。

伊春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素有“中国林都”美誉。2013年,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一木独大”的历史在此刻终结。全面停伐十年间,林区人秉承生态文明理念,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绿色屏障,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接续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答卷。

5月21日,园区车辆在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内穿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涛 摄

生态之变:守护绿水青山

“红松是伊春的特殊树种,当时林子密,大约一米见方就有一棵,我胳膊挺长,也抱不过来。”老一辈林区人是伊春生态变化的见证者。今年78岁的林场退休职工李忠跃回忆起从前的林场生活,对擎天红松印象深刻。

眼看着林子越砍越薄,莽莽林海面临“透支”风险,停伐势在必行。2013年,伊春迎来“挂锯停斧”的历史时刻。“独木难支”之时,林区人即便攻坚克难,也要选择用生态承载未来。

上午时分,在伊春森工乌伊岭林业局公司永胜林场分公司的管护区内,承担着1700多公顷巡护任务的护林员罗晓峰,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行走过程中,他通过手机中的护林通App,将巡护轨迹等信息实时上传。

伊春森工乌伊岭林业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彭伟学说,他们在深入贯彻落实“林长制”的同时,正试行森林资源管护激励机制,将管护区内山特产品采集权交给相应的护林员,让他们爱上林、扎住根,切实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这是5月20日拍摄的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负责的林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涛 摄

如今,伊春已从过去单一保护林木林地为主,转变为山水林田湖草、野生动植物系统保护。

一组数据见证了伊春的生态之变——伊春市森林蓄积量达到3.75亿立方米,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3.8%。

产业之变:转型多元化发展

“不砍树,咋过活?”“挂锯停斧”之后,不少林区人有过困惑。然而站在十年后林区焕发新生的今天回望过去,昔日的“挥斧人”不约而同地意识到,绿水青山、良好生态正是伊春最大的财富。

伊春是最适宜蓝莓种植的区域之一。在位于伊春市友好区的伊春市志有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灌装车间内,生产厂长于威正在检查一台饮料灌装机的运行状况。

5月23日,在伊春市志有森林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进行生产作业。新华社记者张涛 摄

“我原先在林场做过营林工,也当过司机。2014年这里建厂后,我决定来试一试做蓝莓加工。”于威说,工厂从2015年开始陆续扩大生产,产品也由单一的蓝莓果干扩展到蓝莓酒、果汁原浆饮料等多种类型。公司去年产值在2300万元左右,今年计划把蓝莓原料用量扩大一倍。

放下斧锯的林区人,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特色种养产业、森林食药产业,红松果林、食用菌、小浆果、森林猪、湖羊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伊春森工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杨玉梅介绍,集团营造红松果材兼用林48.6万亩,建成黑木耳菌种菌包厂46家,吊袋大棚13万平方米。浩瀚林海下,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正交出老林区转型的新答卷。

生活之变:幸福的生活像小兴安岭的绿色一样绵长

走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的伊春市伊美区中植村小区,植被错落有致,楼房墙体粉刷一新,车辆停放整齐有序。“现在楼道里干净多了,墙体新做了保温层,冬天家里温度提升了十多摄氏度。”小区居民史长莉说。

伊春市住建局房地产市场监管科物业负责人刘新光介绍,自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以来,截至2022年底,伊春市共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4个,楼房1097栋、面积366.4万平方米。

这是5月19日拍摄的伊春市伊美区中植村小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涛 摄

民生工程相继实施,承包红松林鼓了腰包,入股合作社分红……林区人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受益者。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农家乐的溪水林场退休职工刘养顺也对如今的生活深有感触:“这几年林场给修了柏油路,安了彩灯,栽了树,还在我家对面的草甸子里搞了‘醉蝶花谷’景点。环境好了,来吃饭的人逐渐多了。每到旺季,小院几乎天天坐满游客。”

如今,李忠跃的女儿李晓梅在市区开了一家名为“书语伴读书房”的书店。

“我希望通过举办读书会等活动,提高一群人、一座城的文明素养,让大家意识到自己是林区人的一员,意识到在这片林海默默守护我们的同时,我们也要一代接一代地守护它们。”李晓梅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