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缓解停车难,金华南苑小区进行半封闭管理 如今,因管理难度大、居民意见难统一,面临取消(引题)

小区封闭还是开放 这道选择题究竟怎么做(主题)


(资料图片)

钱江晚报记者 盛锐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也滋生出不少“城市病”,停车难、道路拥堵、管道老化……这些问题,在老旧小区中尤为突出。

最近,金华南苑小区有居民向本报反映:原本开放式的老旧小区在改造过程中,作为市政道路的“小支路”被装上道闸,变成了小区出入口。十余个道闸,相距最短的不到百米。

这样的改变,给小区的交通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究竟合不合理,有没有必要?

近日,钱江晚报记者来到金华,对该小区进行了探访。

4个道闸将一条支路分成5段

道闸间距离不到百米

金华南苑小区建成于1993年前后,距今已逾30年。

小区内有当地热门学校—南苑小学和南苑中学,一直是金华的热门学区。因建成年份较长,即便坐落于金华江南核心商圈,整个小区仍很安静,也显得有些“老迈”。

双溪西路、宾虹路、双龙南街、八一南街,小区周边这几条路都是金华市区的主干道,车流较大,早晚高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拥堵。

从宾虹路转入玉苑街,不到百米,就能看到一个道闸。道闸设置在道路上,可以双向通行,机动车道上各安装了两条减速带。入口只保留了一侧的非机动车道,电瓶车进出时,如有交会,需要提前避让。

道闸无人值守,也没有设置保安亭,付停车费需要自行扫描二维码。根据道闸上的收费告示,车辆停放30分钟内免费,超过30分钟,则第一个小时4元,后续2.5元/小时,24小时最高限价40元,超过24小时重新计费。

沿着小区周边道路,在国贸街、南苑路、文苑街、宁苑路沿线,记者看到了十多个道闸,围着小区形成“半封闭”状态。

其中,在宁苑路上,因为有两个居民楼小组团的出入口,沿途设了4个道闸,道闸间的距离不到百米,将宁苑路分成了五段。

位于出入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店主告诉记者,因为过道闸需要减速慢行,且部分车辆要停车付费,高峰期出入口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拥堵。

道闸内停车更随意,微循环容易受梗阻

记者走访当天是“六一”儿童节,南苑小学中午提前放学。这时,校门口停了不少车辆,道闸附近出现短暂排队。

“我们肯定希望取消道闸。”一位正在接孙子的大伯告诉记者,自己就住在南苑小区里,他很理解社区和街道安装道闸是为了小区安全,“比起以前,小区外来车辆少了,也显得更有序了。”

但是,大伯表示,一家只能有一辆车可以免费停车,第二辆就要付停车费,一个月下来要千把元,“而且现在很多单行线,绕来绕去挺麻烦的。”

记者还注意到,南苑小区原先就有不少用围墙隔开的小组团也设置了道闸,目前基本处于停用状态。

“因为大路红绿灯多、车也多,以前,从双溪西路到宾虹路,我更喜欢走高畈街、国贸街,从小支路通过。”陈先生对南苑小区比较熟悉,在他看来,南苑小区里的小支路,对于连通四条主干道,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前些年,属地交警及街道对小区道路进行了优化,不少道路变成了单行线,通行效率大大提升了。

在小区主要出入口以及中心花园区域,记者看到了关于南苑周边道路微循环的公示。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半封闭区域内,很多道路两侧都停了车,尤其是宁苑路上,道闸以内停满了车,而道闸以外的公共道路上,车都停放在车位内。

陈先生表示,安装道闸后,部分道路就变成了小区内部道路,归社区管理,对违停车辆也不来处罚了,“于是,很多路只能中间通过一辆车,要是有人上下车,那就堵住了。现在我都不太愿意走这几条小路。”

此外,陈先生也提出,半封闭区域内很多小路原先都是市政道路,“直接安装道闸,是否合理合规?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属地街道:将处理好遗留问题,择期取消半封闭管理

本报记者联系上了该社区属地金华市江南街道。

据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半封闭管理是从2021年7月开始正式运行的,“南苑小区是老旧小区,无地下停车场,可供居民使用的停车位难以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加之毗邻江南商圈,部分经营户及消费者也经常占用本就稀缺的停车位,车位少、停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南苑小区居民。

为此,街道研究决定,采用交通微循环模式,并在部分道路安装道闸进行半封闭管理。目前,半封闭管理区域内共有道路20条,其中市政道路7条,“我们前期咨询了相关部门,回复称:市政道路在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临时停车泊位。”

半封闭管理后,区域内居民车辆经系统备案后可免缴费直接通行;高峰期内若出现拥堵情况则由人工开启放行模式,保持车辆快速通过。“日常我们也会加强巡查,综合行政执法、交管部门以批评教育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形式,对违停车辆进行管理。”

对于居民和商户反馈的意见,江南街道表示,南苑小区实施半封闭管理以后,初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但鉴于目前管理难度大、居民意见难统一,“后续街道计划在处理好相关遗留问题后,择期拆除道闸,取消半封闭管理。”

专家:未来的发展更倾向“开放的街区式”

一些老旧小区在改造过程中,为了方便管理,会选择和金华南苑小区类似的封闭或者半封闭管理。

有的居民觉得封闭式小区更安全,但有的居民觉得开放式小区更方便、更有利发展。

小区开放或封闭,究竟怎么选?老旧小区改造中,如何平衡城市发展、社区管理和居民便利?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城市治理研究所吴结兵教授。

“从基层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封闭式或者半封闭式管理,是现阶段最简单、最有效的处置方式”,吴结兵教授说:“道闸、人脸识别、数字化应用等智慧安防措施的应用,对小区车位进行集中梳理和管理,在短期内就能缓解停车难,提升小区面貌和秩序。”

但是,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放的街区式”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吴结兵介绍,2016年,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城市道路越来越堵,却有大量道路资源被封闭在小区里闲置,这显然不合理。”吴结兵表示,从国内外大城市成熟的规划经验来看,发展“开放的街区”、畅通城市毛细血管,使城市路网更稠密,是破解拥堵的良药。

此外,开放式的街区制还有一个优点:资源共享。没有围墙的街区制能将封闭小区内的资源公共化,如绿地、停车场、小商铺等,带来更多的商业活动,“这些神经末梢被激活,整个社区的经济会更有活力。”

吴结兵认为,当下应当摆脱各社区“各自为战”的局面,探索多个社区共建共享的模式,将有效减少重复投入,同时能优化并释放更多的道路以及停车资源,进一步解决停车难,并提高小支路的通行效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