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传统民俗成为端午关键词 特色游“点亮”民众消费热情
(资料图)
央视网消息:6月24日是端午假期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多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出行人数增长明显,旅游、消费市场加速复苏。
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端午假期三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14047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89.1%。
另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今年端午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同比增长32.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3.10亿元,同比增长44.5%。
家国情怀主题突出 避暑 研学 亲子游走俏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报告还显示,今年端午假期,各地围绕家国情怀主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假日期间,避暑游、研学游、亲子游成为很多游客的首选,参与夜间游的游客比例达22.3%。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总的来看,端午节假期出去玩的人更多了,游客满意度更高了,这个体验更有文化了,旅游市场更有秩序了。超过1亿人出游,创造了将近400亿元的旅游消费,意味着市场已经完全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
文旅融合深 民俗热度高
这个端午假期,传统文化成为一大关键词。各式各样的传统民俗活动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游客不断提升游玩体验。
内蒙古:民俗游周边游 打造独特旅游体验
这个端午假期,内蒙古准格尔旗黄河大峡谷,迎来全国各地众多游客,有的乘坐快艇,体验速度与激情,有的站在悬空玻璃观景台,感受脚下就是广阔黄河,抬头便是“诗和远方”的惬意。游客们还走进位于晋陕蒙交界处传统古村落,包粽子、做香囊、磨豆腐,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据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前两日,内蒙古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18.59万人次,前两日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1.64亿元,同比增长180.71%。
山东青岛:山海经主题不夜城 古今文化碰撞出火花
端午期间,青岛刚建成的明月山海间不夜城成为游客们旅游打卡的好去处。街区以《山海经》文化经典为依托做场景设计,运用现代雕塑工艺、灯光设计等,全方位展现古书中的神话场景。融合不夜城游览、民俗体验、美食品鉴、情景互动等元素,古今文化在这里碰撞。食住行游购娱一体的闭合式特色街区,满足了各个年龄段游客的出游需求,美人鱼表演、古风舞蹈节目等更是将园内人气推向最高。
四川达州:体验传统民俗 传承中华文脉
这个端午假期,在四川达州万源市龙潭河风景区,一项项独具特色的民俗体验让端午浓情扑面而来。花样包粽、茶叶炒制、非遗扎染,做纸鸢、制香囊,游客们一边体验传统民俗,一边赏美景品美食,感受端午的文化内涵,体验古今交织的节日盛宴。
辽宁葫芦岛: “花船龙舟”亮相 古镇端午情正浓
端午节假期,辽宁葫芦岛市葫芦古镇的圣水湖上,花船龙舟、传统舞狮和古韵袖舞表演相继登场,浓厚的节日氛围吸引了不少游客。
文创新意足 粽子新意多
出游时,民俗备受青睐;而端午节期间,节日味道浓厚的各类商品也是大受欢迎、销售火爆。
在上海一家餐厅,一大早来买粽子的顾客就排起了长队,有的顾客粽子一买到手,当场就开吃。
在深圳,独具特色的非遗海胆粽受到热捧,档口围满了前来品尝、购买的人群。
线下买粽子人头攒动,线上的粽子销售也同样火爆。
今年端午假期,网上销售的粽子出现了不少新品种,有水果味的,还有红烧五花肉粽、梅干菜肉粽等。一家电商平台的统计显示,今年端午假期,肉粽的市场需求量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2倍以上。
精美漂亮 文创助力节日商品热销
创新的粽子满足了味蕾,精美的香囊、五彩绳,也用文化创意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在甘肃敦煌,五彩绳将敦煌壁画329窟飞天藻井中特有的矿物颜料创造性地做成了渐变色彩,五福香囊设计元素也都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的瑞兽。
在浙江杭州,这款小香囊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选购。它的造型虽然保留了传统的三角形,但却创新地融入了三种非遗元素。布料是浙江的土布纺织,刺绣来自青海绣娘的传统技法,而木船、开口笑等图案选自流传于云南的民歌集《坡芽歌书》。这一枚枚饱含着历史文化、非遗技艺的小香囊,第一批4000多个端午节前就被抢购一空,商家又紧急追加了1万多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