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光明区创建一网统管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引题)
打造五百米服务圈群众诉求一站式解决(主题)
“路灯坏了”,居民将问题通过微信群反映到小分格,当天晚上回家就看到家门口明亮的路灯;商铺门前出现电单车乱停放,数字化平台的“AI大脑”能实时找到网格员处理;遭遇劳资纠纷,“500米服务圈”内就能找到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站点……
(资料图片)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探索“社区大网格+红色小分格”一网统管基层治理新模式,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近年来,光明区加快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机制改革,将原基础网格优化调整为综合网格,平均6个综合网格设立一个红色小分格,建立小分格党组织,探索“社区大网格+红色小分格”一网统管基层治理新模式。2022年,光明区网格管理业务考核和法治深圳考核均位列全市第一。
条块结合精细化管理
据了解,光明区共有31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管辖5平方公里、4.3万人,“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
如何破题?光明区提出,要把“大车”分解,由大到小,缩小基层治理单元。
为此,光明区创新探索,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理念,以每5000人口数或2500左右间(套)数、每0.5平方公里地域面积为标准,全区共划分1734个综合网格和275个红色小分格,实现精细化管理。
同时,赋能社区这匹“小马”,由小到大,壮大基层治理力量。一方面,优化领导机制,成立区、街道、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1+6+31”三级领导体系,并打造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社区+红色小分格”两级管理架构,强化各级党委对网格化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另一方面,为解决社区有责无权问题,光明区赋权社区党委,建立“社区发令、部门执行”机制,社区、小分格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社区“吹哨派单”,相关部门主动接单,及时受理、限时办理并反馈。数据显示,2022年,光明区各社区向区、街道、部门“发令”515次,调度160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相关部门100%及时报到。
为充实社区治理力量,光明区各街道网格、消巡、综治等队伍3000多人全部下沉到社区,并建立红色小分格指导员制度,要求选派的指导员每周至少半天到小分格内,研究解决痛点、难点问题。探索选派党员干部全脱产下沉社区挂任社区党委兼职副书记,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人、是队伍,强化网格员队伍建设才能让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走得更稳更实。
光明区提出,选优配强红色小分格党组织领导,把区、街道、社区的能人干将选配到分格党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来,做实挂任社区党委副书记、分格长、指导员等改革举措,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
同时,光明区采取“内部挂牌”方式,打造面向全国的一流基层治理学院,规划学院教育培训体系,搭建学习互动平台,建立基层治理案例库。培训对象为全区参与基层治理的社区班子成员、网格员队伍以及平安员队伍。2022年,全区共遴选网格师资库68人,开发培训课程24门,开展网格员全员培训11期14594人次。
全方位服务群众“点单”
为进一步整合优化工作力量,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光明区全面梳理,在社区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党建综合组、平安稳定组、数字网格组、民生诉求组、安全生产组、市容环境组和城市建设组等7个功能组。各工作组组长由两委委员担任,按照相应职责,推动小分格开展具体工作,做到上传下达、督导检查、通报考核、闭环管理。
同时,在红色小分格下设基础网格信息岗、综合巡查纠治岗、民生诉求服务岗三类岗位,制定职责清单,明晰人员职责分工,规范内部管理,努力实现“小事不出分格、大事不出社区、要事不出街道”的目标。
在马田街道福华北消防站旁,树荫底下有个“集装箱”异常醒目。这是社区的“箱式”小分格党群服务站,不到20平方米,办公设施、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既满足网格员日常办公、议事决策需要,又成为志愿服务和便民服务开展的重要场所。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光明区将红色小分格建设与现有的群众诉求服务站点、各类党群服务阵地等进行系统整合,建立健全“群众点单、分格办理”工作机制,打造一站式群众诉求服务站点。
站点提供纠纷调处、法律服务、心理服务、问题投诉、人民建议、帮扶救助等多项服务,形成基层大治理的“500米服务圈”,实现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解决在基层。红色小分格工作人员通过日常网格化巡查,及时收集群众诉求、民情民意、矛盾纠纷等情况,由小分格及社区进行汇总办理。2022年以来,共排查化解群众诉求服务事项7622件。
除了到线下服务站点“点单”,光明区居民还可通过书记在线、微信群、群众诉求服务智慧系统、基层治理平台2.0、社区微家园等多个平台,随时随地线上反映诉求,既便捷又省时。据悉,“书记在线”服务已受理矛盾纠纷类诉求事项3938件,化解率达99.72%,目前已在深圳全市推广。
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强化监督管理必不可少。光明区创新监督方式,在每个红色小分格设立廉情监督站,配备“1+1”两名廉情监督员,1名来自街道的优秀公务员,1名来自小分格内推选出来的企业、商户、居民代表。通过实地走访、谈话交流、联系群众等方式,廉情监督员对分格长及格员履职情况、廉洁自律等开展监督工作,实行“六个一”工作法,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释放“小分格”监督“大力量”。
让数据代替人力“跑腿”
“现在大家停车都规范了许多,周边秩序越来越好了。”在新湖街道新羌社区汇丰购物广场旁经营早点铺的商户告诉记者,在这里经营比以前更舒心了。
这得益于新湖街道“新小湖”智能网格员的投用。依托分布在新湖街道各点位的956个高清探头,后台的“AI大脑”可第一时间甄别“六乱一超”等治理痛点,并实时推送给对应的网格员。网格员可腾出巡查的精力,专心用在整治上,解决问题发力更准了。
让“数据跑路”代替“人力跑腿”,新湖街道“新小湖”智能网格员的运用是光明区网格管理数字化的一个生动缩影。
光明区在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改革过程中,强化数字治理,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建好平台、用好数据,让信息共享起来,将大数据运用起来,助力科学决策和服务为民,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按照新的组织架构,光明区将巡纠事项信息化,网格综合巡纠事项纳入统一分拨系统和治理平台,实行巡纠、上报、分拨、处置、复核闭环管理,并建立事项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事项巡办衔接机制,从源头上确保网格员负担“不超重”,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网格内,及时回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2月24日,光明区启动“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2.0”,打造了一套多级联动、数据共享、功能集成、操作便捷、运行高效的平台体系,为街道、社区推进网格化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撑。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区6个街道开展试运行,网格员上报事件平均时间由2分钟减少至1分钟左右,效率提升了50%。
同时,光明区建立“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联合调度指挥工作台,将人口、法人、房屋、网格队伍等数据全部下沉社区,并一一落图落块,实现了社区全面数字化。目前,该工作台汇聚全区2.8万余个视频监控、1.3万余个视频门禁、18类传感器等技防预警信息,实现社区各类异常情况主动预警、快速反应处置。(记者 唐荣 李文茜 通讯员 吴剑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