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取款2.5万元被按规定问了几句 男子故意1次取1元逼哭柜员(主题)

此事冲上热搜第一,网友认为男子气性太大、格局太小(副题)

钱江晚报记者 吴恩慧


【资料图】

取2.5万元,却故意分批,一次只取1元……发生在浙江某银行的一幕,冲上了热搜。

7月3日,一名男子走进浙江宁波某银行,对工作人员说,需要取款2.5万元。银行工作人员因工作要求例行询问取款用途时,男子被问得不耐烦,称要将钱分批取出,一次就取一元钱,自己明天还要过来,“不把工作人员开除掉,就不干(罢休)了”。

目击者称,工作人员询问取款用途,是银行规定职责范围内的事,主要是防止客户受到诈骗。男子则认为钱是自己的,取钱时被问这么多,有点不耐烦。最后,男子看到工作人员委屈地哭了,才把2.5万元取出。

此事一出,很快冲上热搜第一,网友也炸锅了。

柜员询问取钱用途,是按规定办事

此事冲上热搜后,相关银行在回应媒体时表示,银行领导正在处理此事。

那么,银行柜员在顾客取钱时,为什么要询问钱的用途呢?是否有法律依据?

202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印发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文件提到,金融机构将对单位和个人银行账户增加管控,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其中,对个人存取现金、汇款等相关业务作出规定,即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存取款业务,需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具体来看,去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将会经过三个步骤,首先要核实身份信息,然后核实资金来源,最后核实资金用途。

杭州多家银行客户经理告诉本报记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出于合规和谨慎性原则,也会对一些存取款不到5万元的客户进行询问,并做一些善意提醒。

专家建议:银行应该为柜员设置委屈奖

就此事,记者也采访了相关专家。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对客户开展尽职调查是受到法律支持和保护的,反洗钱法、反电信诈骗法等法律以及人民银行相关制度文件都对此有明确规定。所以,这个柜员询问客户的资金去向或者取款目的,是金融机构开展尽职调查的一种具体做法,客户要给予理解、支持和配合。视频中,这个客户的做法显然不可取,没有尽到配合的义务。

同时,董希淼指出,在实践过程中,银行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将相关内容在银行网点、手机银行等进行展示,让客户更直观地看到;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特别是一线柜员、大堂经理的培训,提高语言水平,让客户更容易接受。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当前金融系统反诈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客户在银行存取款、转账时遭遇的限制越来越多,的确带来了更多麻烦,客户应该保持良好心态,银行应该为柜员设置委屈奖。最重要的是,规则制定要考虑便利性、可行性、有效性,要避免形式大于实质。

网友们也纷纷对此发表看法。很多网友认为,这名男子的行为显得气性太大、格局太小,“银行柜员是按规定办事,何苦为难基层人员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