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原标题:让社区食堂行稳致远

近年来,为建设便民生活圈,北京、上海、长沙、杭州等多地兴办了不少社区食堂,为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

社区食堂的兴起,与政策的引导有很大关联。去年10月,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表示,试点社区应规划配建食堂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今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提到,“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

小食堂,大民生。社区食堂自带公益属性,从它面世那一天起,就带着服务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饮食的使命。“就近吃饱吃好、老人省钱省心”,从各地实践效果看,社区食堂的确较受欢迎,满足了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便利。但社区食堂本质上仍属于餐饮服务,由于无法实现常态化供给,一些社区食堂因成本问题而面临着“生死考验”。

社区食堂如何走出“难以为继”的泥沼?如何才能行稳致远?一方面是帮助主办者降成本。相关部门可以给社区食堂政策支持,比如减免场地租金、水电收费标准从商用改为民用,或者免税吸引餐饮企业参与运营,社区的场所也可以免费提供给主办者,用以换取一定的服务承诺。另一方面则帮助稳定居民消费,如委托养老助餐服务,对老年人、残疾人就餐给予补贴,社区居民活动奖励食堂就餐充值卡,对社区居民食堂充值按比照给予补贴等。尊重市场规律,良性循环发展,社区食堂才能走得稳健、长远。(唐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