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日出伏:三伏光阴过,初秋宇宙新
刘颖颖 实习生 李柯润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今日,长达40天的三伏天终于谢幕,正式迎来了出伏。伏,是一年中“宜伏不宜动”的最热时日。出伏就意味着气温最高的时段逐渐过去,凉爽宜人的天气近在眼前。
季节轮转 凉意将至
三伏天的由来已久,《史记·秦纪六》中就有记载:“秦德公二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来确定的,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按阳历计算,每年的三伏大都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
经过炎热难耐“桑拿天”的三伏,出伏之后,早晚温度将逐步染上秋风的凉意,带来一份爽朗的舒适。
从古代的文人墨客的诗词中,最能感受到季节轮转的诗意瞬间。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沛雨甘霖消解烈日暑气,展现了出伏后温度渐凉的闲适天气;“三伏光阴过,初秋宇宙新。一杯相马酒,千古竹林人。”三伏过去,天朗气清,宋代诗人唐庚与友人相约宴饮作诗,感受着初秋的清爽畅快;“西风半夜雨,窗户一清肃。那能惜摇落,共喜过炎燠。”宋代诗人张耒的诗句同样写出了对出伏后炙热消散的不尽喜悦。
余热仍存 防燥防乏
虽然告别了三伏天,但我国大部分地区仍会处在炎炎夏日当中,还要当心“秋老虎”发威。出伏后还要热多久?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气候趋势预测,8月底到9月上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对于华北中南部和东部、黄淮以及南方大部来说,处暑节气期间仍然处在夏季,暑热仍在。尤其是江南、华南等地,真正的凉爽还未开启,有时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还经常会有高温出没。
三伏的传统养生智慧,承载着从古至今人们对健康的珍视。出伏后,余热未褪,昼夜温差将变大,燥气渐盛,要小心“秋燥”“秋乏”伤身。
应对“秋燥”,饮食上应少贪凉,宜多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萝卜、蜂蜜等,多喝水,多吃果蔬,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想要驱除“秋乏”,要确保充足的睡眠,顺应节气变化,早睡早起,调节心情,养足精神。同时,初秋也是户外锻炼的好时节,可以选择平缓轻松的运动,如散步、爬山等,强身健体。
出伏,既预示着夏天即将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夏将尽,秋风起,新气象,新希望,让我们一起迎接初秋的到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