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快60了,受伤后身体一直不好,天天吃药。这次能这么顺利拿到工伤赔偿,多亏了法官和工会的同志帮忙!”近日,在“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室内,劳动者王某感慨万分。 这是武汉“法院+N”多元解纷机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汉法院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建设,打造“精耕细调 专业解纷”多元解纷品牌,坚持“抓前端、治未病”,针对金融、劳动争议、物业纠纷多发领域,建立“法院+银保调”“法院+工会”“法院+物调委”等“法院+N”专业化调解模式,源头化解矛盾纠纷。2023年1至8月,武汉两级法院诉前调解纠纷13万余件,多家法院一审民事新收案件数同比下降。

“法院+银保调”高效化解金融纠纷


(资料图片)

“李某与中国某银行武汉分行金融委托理财合同纠纷,现在开庭!”清脆的法槌敲击声,回响在湖北省银行业保险业调解中心的金融巡回审判庭内。

2018年,武汉中院在全国率先试点“法院+银保调”多元化解机制,与湖北省银行业保险业调解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协同基层法院在省银调解中心设立金融巡回审判庭,在全市法院设立调解工作室。

“对于金融领域纠纷,我们由‘单兵作战’向‘融合发力’转变,通过‘示范判决’,携手湖北省银保调中心,共同组织金融机构自行和解、诉前调解,和解、调解不成的,再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武汉中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示范判决+调解’已经是我们处理金融类纠纷的成熟模式,同类型案件,选取代表性的先行判决,可以明确赔偿标准、修正当事人的不合理预期,起到一案‘解千纷’的效果。以往金融纠纷经过立案、一审二审再到执行,走完诉讼全流程通常需要一两年时间。现在针对纠纷难易程度不同,提供不同的解决渠道,简单的矛盾可能一两周就能化解,给金融机构和人民群众都提供了方便。”

今年5月,武昌区法院收到了某银行武汉分行提交的121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起诉材料。收到材料后,武昌区法院第一时间将系列案件委派给省银调中心开展调解。但因为案件涉及到新型贷款产品,对于合同中约定的利息和罚息如何认定,缺乏明确的裁判依据。省银调中心调解员在法官的指导下,虽提出了调解方案,但多个被告对调解方案犹疑不定,调解陷入了僵局。紧急协商后,武昌区法院启动诉调对接,选取其中一个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固定利息、罚息的计算标准。有了生效判决作为“指南针”,调解注入了活水,方案迅速得到双方当事人的认可。经过几轮协商,银行也对罚息金额作了一定让步,最终,在法院与省银调中心共同合作下,120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全部调解成功。

“想不到这批案件,不但解决得这么快,效果还这么好。”事后,该银行武汉分行负责人特意打电话向法官致谢。

为了防止类似纠纷再发生,武昌区法院还向该银行发送了司法建议函,建议在同类贷款产品中明晰利息和罚息的支付标准,并严格把关借款人资质。

目前,武汉中院正持续与省银调中心深化合作,聚力共建一个对接平台、一套长效机制、一支解纷团队、一站式服务群众的“四个一”工程,打造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武汉模式”。据介绍,近年来,通过金融专业解纷机制,全市法院高效化解金融纠纷1.1万余件,司法确认4600件,标的超10亿元,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法院+工会”加速化解劳动纠纷

“感谢法官和工会调解员,31起纠纷一次性调解成功。这场风波平息了,我们公司就可以正常经营了。” 近日,31名员工诉武汉某材料公司的案件,在武汉中院“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调解成功,武汉某材料公司负责人专门打来电话感谢。

因不满公司人事变动、擅自解除劳动关系,31名员工共同向区人事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又告到法院。武汉中院法官胡浩收到案件后,第一时间联系“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与工会调解员共同着手该批案件的调解。调解员当天联系劳动者,得知劳动者对公司还有感情,并不愿意离职后,马上联系公司,请公司正视目前市场上“用工难”叠加“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了解到公司目前经营困难,无法一次性拿出补偿费用,建议公司重新考虑裁员这一决策。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多轮协调下,最终公司收回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员工也表示愿意继续就职于公司,与公司携手渡过难关。

今年4月,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湖北省高院与湖北省总工会联合出台《湖北省“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实施办法》,在全省构建起劳动争议纠纷调处机制,要求各地法院联合工会成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不少于3名调解员、各总工会给予调解经费等,加快推动工作发展。

在省法院的指导下,武汉中院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协调15家区法院与各区总工会深度对接,全市16家“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全覆盖、实应用,2023年上半年即化解纠纷千余件。在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同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法院+房地局+物调委”化解物业纷争

物业纠纷一直占据武汉法院新收案件的大头。今年初,依托“法院+房地局+物调委”物业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武汉法院探索“整改式化解+协商式调解+引导式诉讼”三步法,探寻物业纠纷 “最优解”,目前,武汉法院物业纠纷数量下降明显。

“我们要求辖区基层法院定期对辖区内物业纠纷进行梳理,发现矛盾比较集中的,必须开展风险筛查。”武汉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8月,汉阳区法院在物业矛盾排查的过程中,发现某小区近期业主对物业公司服务不满、投诉较多,物业费也长期拖欠,如果不马上介入,物业公司收不上物业费,服务质量会更差,双方不但会进入恶性循环状态,还可能导致诉讼案件大增,于是马上联系当地房地局、物调委。

“我们先后组织了两场大型活动,开启‘三步法’化解矛盾。第一步“整改式化解”,组织物业公司与小区业主面对面,反映问题,充分对话。对能够马上解决老百姓问题的,我们与房地局、物调委一起,督促物业公司立行立改,同时请业主代表见证,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汉阳区法院立案庭庭长说,“不能当场解决的,我们与物调委开展第二步‘协商式调解’,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引导物业公司和业主换位思考,协商解决问题。”

对于矛盾仍然尖锐,前期无法化解的纠纷,法院会启动第三步“引导式诉讼”,认真做好诉前引导,稳定当事人情绪,通过速裁机制明确裁判指引。最终,该小区78户业主全部交纳了物业费,物业服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们指导全市法院运用‘三步法’化解物业纠纷,成效非常好。以往一户一案的方式解决,不但诉讼旷日持久,耗费大量的司法资源,还容易加深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联动房产局、物调委共同参与,针对不同情况分步化解,在矛盾萌芽状态就解决了问题。”

做好诉源治理工作,是人民法院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武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太平表示, “要通过重心前移、力量下沉、内外衔接,做足诉前远端防控,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切实给人民群众提供化解矛盾的最佳方案,更便捷、更高效地实质性解决问题。”(邹明强 汪丽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