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校服外不能穿外套?教育专家:校服日常管理不能过于严格


(相关资料图)

央视网消息(记者/杨绎霏):天气逐渐转凉,多地已入秋。季节更替,添衣防寒已被提上日程。然而近期,“穿上校服变法式小面包了”话题登上平台热榜。在该话题下,有不少学生发布视频表示,学校要求必须把校服穿在外套外面。虽然有些内容的原作者称只是为了娱乐,但也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共情,“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有这种规定”“虽然博主夸张化了,但是规定是真实的”。

“校服外不能穿外套”的规定是否合理?

央视网《新闻+》记者连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两位教育专家对此提出相关见解。

《新闻+》记者:如何看待部分学校要求“校服必须穿在外套外面”?

储朝晖:校服的作用主要是在一些学校活动、带有仪式感的活动中,展现学校、学生整体风貌。但是在日常的学习活动当中,是不是要穿校服,不同人有不同观点。

通常,校服可能只有两套不同的样式,没有应对各种季节变化的周全的功能,这就导致到秋天了,天气转凉,学生们仅仅穿校服是不够保暖的。

特别是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而校服的尺寸并不能够满足所有学生都把衣服穿在里面。

所以统一要求所有学生都把其他衣服穿到校服里面,这很难切实做到。

熊丙奇: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防止学生攀比。但是统一校服一直遭遇学生和家长的质疑,包括校服不好看、校服质量差、冬天不保暖、学校借购买校服乱收费等等,还有人质疑校服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和家长反映的这些校服问题可以说都是“老问题”,冬天不能在校服外加外套就是十多年前反映过的老问题,但这些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是因为学校的管理并没有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没有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

学校让学生穿校服的目的是育人,因此不能走到育人的反面。

《新闻+》记者:校服制度应该怎样设置才合理?

熊丙奇:针对校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确立了两个基本的自愿原则。

一是意见明确提出,学校应在深入论证和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确定是否选用校服。选用校服的学校要加快建立以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为主体,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代表等多方参与的校服选用组织,负责具体选用采购的工作。

二是学生自愿购买校服,允许学生按照所在学校校服的款式、颜色,自行选购、制作校服。这两个自愿原则对于保障校服的质量至关重要。但从现实来看,不少学校并没有做到两个自愿原则,校服采购还存在强制学生采购的问题,这背后的原因是学校并没有建立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家长委员会,所以由学校与家长委员会论证沟通是否要购买校服就变为一纸空文,是否选用校服还是由学校单方面说了算。

另外校服供应商和校方可能存在一定的利益输送,这导致校服购买还存在不公平、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由此影响校服的质量,而学生和家长没有健全的维权渠道。因此,要回应学生和家长对校服问题的关切,应该让学生和家长能够真正参与到是否选用校服、具体选购校服的管理与决策中,要尊重并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参与权、表达权以及选择权,这才能够真正发挥好校服的育人作用。

储朝晖:从人类有服饰以后,应该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服饰合身、能够适合人们的生活活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就不能够做这种过于统一的规定。过于严格的统一规定,事实上并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

校服一定是特定时间、特定场域的服装,不能够对校服做统一的、宽范围的要求。如果是在室内同时进行某项活动时,我觉得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段给学生提出一些统一要求是可以的;如果是正常的学习时间,仪式感不是很强的时候,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校服该如何穿。如果不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我认为在一些正常的校园生活中,不能做过于严格的要求,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怎样穿得舒服、怎样穿得合身,根据这个情况由学生自主决定。

目前有些学校根据换季保暖需求,推出冲锋衣、冬季棉服等校服形式,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改变,就会涉及成本、家庭支出等其他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仍然建议还是把权利留给各个学生、各个家庭,秉持自愿原则让学生挑选校服款式,学校最好不要过多要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