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同安后炉街周厝的清代木眠床(摄影:林鸿东)

在《风雨新娘屋》一文,我提到了厦门卢厝一方神秘的青石雕板。

此青石雕板分上下两半部,其中,下半部较为奇特,从左到右依序为叉腰的洋人、背婴曳娃身着草裙的番婆、持杖老者。为何会判断草裙妇人为番婆呢?因我记得一首《过番歌》的歌词,歌中形容番婆为“骹下穿裙无穿裤”。卢厝此雕板让我想起漳州石码杨氏大夫第与之相若的青石雕板。之前,我曾通过比对欧洲殖民者的历史图片,认为杨氏大夫第的“洋人”可能是西班牙人。广东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金国平教授认可了我的推断,他告诉我,洋人头上的帽子是西班牙有名的三角帽。从西班牙前来漳州调研大航海时代“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位加的斯大学教授也认为石码杨氏大夫第的“洋人”是西班牙人,并认为“洋人”身上穿的是西班牙十七世纪的服装。卢厝“洋人”与杨氏大夫第“洋人”风格接近,当也是西班牙人。看过电影《加勒比海盗》的人会神奇地发现:卢厝“洋人”与杰克船长极为相似,大夫第的“洋人”则与巴博萨船长极为相似。两方青石雕板的雕刻内容如此相似,显然个中有着约定俗成的相似的民俗寓意。洋人,中国民间曾称之为胡人,类似的石雕往往有“福”的蕴意;持杖老者很可能有“寿”的蕴意;多子的番婆,或有多子多孙的寓意。 之前,我一直怀疑这三种形象很可能就是指“福禄寿”,一种华侨内部使用的中西合璧版的新型“福禄寿”。

但我对于番婆的形象代表“禄”没有信心。

今天,我到同安古城造访后炉街的周厝。在周厝内部,我看到一具老式木眠床,木眠床前帘的雕花板上有刻着“才子寿”三字,经深入了解得悉, “才子寿”的“才\",其实就是“财”,而所谓的“财子寿”正是“福禄寿”。 原来,在 “ 福禄寿 ”的演化过程中,禄并非只是指“升官”,也有“多子”之意,故“禄”也可以用“子”代替。 曾经迷惑的问题迎刃而解,原来 卢厝与 杨 氏大夫第的神秘洋人雕刻,确实是中西合璧版的新型“福禄寿”。

洋人当福星,南洋番婆当禄星,中国老者当寿星,这种风格真奇妙!

同安后炉街周厝的清代木眠床(摄影:林鸿东)

漳州石码杨氏大夫第的洋人与番婆石雕

厦门厦港卢厝的洋人与番婆石雕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关键词: 西班牙人 中西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