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若晔 文/图
这是一个什么项目?
(资料图)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示范工程,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亿元。
项目为期3年,将综合采取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方式进行。
将实现什么目标?
项目计划于2024年完工,可实现生态修复面积10.55平方公里,减少废弃矿山(点)106处,消除地质安全隐患56处,植被覆盖率增加3.36%,修复2条生态廊道,显著提升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改善惠及约6500人。
4月14日,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矿山环境调查监测室副主任魏鹏又前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在这片大熊猫及其他珍稀物种栖息的乐园,一场大规模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正在进行。作为矿山修复领域的专家,每周他都会从成都到项目现场查看修复进展,“把脉”技术难题。
去年6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示范工程,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亿元。项目为期3年,计划于2024年完工,今年底前计划完成全部工程量的75%以上。
四川如何探路国家公园内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修复之后将带来怎样的环境和社会价值?近日,记者前往雅安市进行探访。
近日航拍的正在进行生态修复的石棉县板厂沟片区废弃矿山。 受访者 供图。
遗患
矿山关停了,安全隐患和历史欠账却遗留下来
雅安市石棉县,因石棉矿得名,也因此而兴。本世纪初矿山关停,50余年开采留下的废弃矿山,成为当地的“心病”。
“每逢暴雨,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加上石棉纤维极易受冲刷进入地表水体,或随风进入大气,严重影响着周边环境。”该区域勘察设计负责人、四川地质局区调队工程师陈鹏飞指着卫星地图上的白色图斑介绍,通过矿山实地调查、卫星图斑核查,区域内历史遗留废弃石棉矿有19处。生态修复项目涉及的其他两个县——以产大理石为主的宝兴县和以产花岗岩闻名的荥经县,这一数字更多,分别为21处和82处。
这些历史欠账,大部分处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内,其中荥经县的废弃矿山与泥巴山、二郎山大熊猫生态廊道高度重合。“调查发现形成了20处障碍点,影响大熊猫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过去重利用、轻保护的粗放式矿产开发方式带来地质安全隐患,水土流失加剧。”该负责人介绍,经分析,废弃矿山图斑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等级主要为中度及以上,近10年废弃矿山图斑内水土流失情况明显加剧。陡峭的山谷、大量的废矿物源加之暴雨条件,极易暴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对大熊猫生存环境及下游居民造成严重威胁。
“由于历史遗留矿山欠账多、修复难度大,此前开展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多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式治理。”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正在推进的石棉县新康片区大洪沟植被重建工程。 受访者供图。
复绿
综合性系统治理,保护自然生态原真性、完整性
在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内,开展大规模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全新探索。
“国家公园强调对其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进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综合性系统治理是此次生态修复工作的关键——以青衣江、大渡河两个流域为基础,沿着6个小流域,部署了6个矿山修复子项目38项工程,涉及106个废弃矿山图斑。在修复方式上,根据其分布范围和存在的生态问题,综合采取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方式。
在雅安市宝兴县黄店子容大矿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数台挖掘机铁臂高举,正有序地将废渣转运到附近的矿坑进行填埋。四川省地质局所属第一地质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继与现场的工作人员共同商讨着如何处置废弃矿山的大理石矿渣及泥石流灾害体,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施工工序,确保工程主体在汛期来临前完工。
雅安市宝兴县黄店子容大矿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挖掘机正在作业。
作为此次修复的废弃矿山之一,黄店子容大矿下方就是河道和315国道,地灾隐患风险高,水生态环境影响大。
在张继身后的展板上,挂着一张生态修复工程部署图,清楚地展示了东西河流域大理石集中开采区子项目区的修复范围和多项修复工程及技术路线,包括矿山沿线大熊猫生态走廊建设、矿山地质安全隐患治理等,“工程并不是对废弃矿山进行简单平整和复绿,而是以河段生态系统为基础单元,科学配置修复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并对整个流域的水土流失生态问题进行系统考虑、综合治理,具体包括河道清理、建设生态护岸以及水源涵养工程等。”
以大熊猫栖息地东河廊道建设为例,项目团队将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综合研判大熊猫生存环境的退化类型。针对大熊猫迁徙廊道阻断以及竹林分布不均等问题,通过建设方竹、冷箭竹等为主的大熊猫主食竹林带,架设仿原木过河廊道,为大熊猫迁徙保驾护航。同时,设置遥感及生境监测,对该区域的大熊猫生存环境进行长序监测和评价。
按照计划,整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将于2024年完工。届时,可实现生态修复面积10.55平方公里,减少废弃矿山(点)106处,消除地质安全隐患56处,植被覆盖率增加3.36%,修复2条生态廊道,显著提升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改善惠及约6500人。
“修复+”
产业导入,实现新的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
“明年夏天项目完工后,废弃矿山将披上绿装,变身为矿山主题公园,成为周边群众的散步休闲地。同时,还与县城内川矿记忆博物馆呼应,吸引游客研学旅游。”在石棉县板厂沟片区,石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李天虎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效果图。
这里是开采石棉矿的代表区域,废弃后遗留的大量弃渣尾矿,顺着山脉堆积形成陡坡。这一保持近20年的景象,正在发生改变。山脚下,工人操作着大型机械,进行钢筋石笼挡渣墙石料装填;半山腰上,台阶整形覆土作业正在推进,中间特意留出了健身步道。
石棉县板厂沟片区生态修复现场,台阶整形覆土作业正在推进。
“这些石棉废渣会就地掩埋,然后‘整形’覆土成一层层‘梯田’,通过乔灌草混植、攀爬植物种植、建立滴灌系统和养护系统等手段,恢复区内生态系统,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川矿记忆公园、自然资源科普教育点。”李天虎说。
填坑、种草,只是生态修复的第一步。项目着力做好生态修复加法,在增添“颜值”的同时,为当地带来新的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让人见人躲的废弃矿山转化为人见人爱的宝贵“财富”。
相较于危废石棉废矿,花岗岩弃渣废石可用于装饰雕刻、建筑砂石材料等,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荥经县借助生态修复之机,把花岗岩废渣“变废为宝”。
荥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矿区大量的废石弃渣将转运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产生的效益和资金将用于生态修复项目,并助力形成产业链,进一步提高花岗岩尾矿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率。
此外,项目还将探索碳汇经济。雅安森林覆盖率高,具有丰富的碳汇优势。项目区修复工程实施后,将恢复植被面积9.53平方公里,改善废弃矿山的土壤结构,增加森林及土壤碳汇总量。经测算,成林后,每年能产生超3万吨的固碳量,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