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考研网红讲师张雪峰在直播中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些意见,激起了各大高校新闻学从事者的剧烈反对,形成了社会热议。

重庆大学新闻学教授张小强公开发文质问:“他自己吃着传播的饭,却在砸着传播的锅,何其荒谬!”

在事件发酵起来之后,他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做出了更多回应,今天我们就整合起来,看他到底说了些什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打晕他啊

事件最开始,来源于直播中张雪峰对学生家长的一段表示:

“理科590报新闻?你会崩溃的。”

“别报新闻,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

“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你可以把它当个爱好,不要把它当成职业。”

对此,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张小强发声:

“千万别被张雪峰这样的网红忽悠。他害人不浅、误导公众。”

“新闻专业能文能武。新闻传播学就业前景是全社会各行各业,并不限于媒体。进可以自主创业、到互联网大厂;退可以考公务员,到国有企业。

而受到质疑之后,当事人在微博再次做出回应:

图片来源:微博

从这段回应可以看出,他的主见显然更立足于当下的就业环境,并且只针对于“条件没有那么好”的家庭。

期间,有人抨击张雪峰“贩卖焦虑”、“目光短浅”,也有人质疑高校教授“何不食肉糜”?

但在后续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里,我们看到了他看似粗暴的意见背后,是更深一层的思考。

专业壁垒

在之后的采访和直播中,张雪峰再次回应此次争议。

“并不是建议大家去报考理工科专业,而是建议大家去报考有专业壁垒的专业。”

“有专业壁垒的行业,需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更多,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文科也有存在的价值,尤其在报考公务员的时候,有的职位是有专业限制的。”

这里提到一个名词:“专业壁垒”。用他的大白话来说,就是我学了我能干,你没学你干不了,或者干不好的活儿。

那么新闻学有这个壁垒吗?坦白说,张小强有句话倒是说对了:这个时代理应比任何时候都重视传播,但也或许,比任何时候都轻视“新闻”。

图片来源:摄图网

就像读语文专业的非师范生,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同样很难凭借专业知识迅速找到对口的高薪工作,因为任何专业甚至任何学历都可能是你的竞争者。

这个时代,互联网太发达了,“记录美好生活”的自媒体越来越多,而讲究时效和真相的新闻人真正出身于本专业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

因此张雪峰站在普通家庭角度来说,降低试错成本、为四年后的就业前景考虑,不建议中等偏高的理科成绩去报考新闻学,其实无可厚非。

但同样的,学新闻是否有前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来看,长期主义的人才需求同样存在。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信息传递、舆论处理工作,越发重要。

借力提升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21世纪奔流激荡的华夏,这句话如此贴切。

就业环境、物价飙升、工资涨幅缓慢,面临的压力远比从前高。

但同样的,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电商、媒体、文化、营销——企业拓展市场降低成本、个人自主创业实现梦想的可能性都大大提升。

埋头苦干的耕农,因此抬头看到了星空,理解到了沟通表达和思维模式的力量。

在如今的职场、哪怕是自由职业者都有了共识:要想快速获得好的结果,“借力”是必学技巧。

借力有三方面:向工具借力、向经验借力,向人借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

“工具”:智能化的处理方式,比如说协同办公的文档、语音转文字的讯飞听说、可批量操作Excel的函数和透视表等等;

“经验”:工作不是学术,需要你从一片空白里摸索,更便利的方法,是借由多样搜索工具找到前任经验或对标案例,“借鉴”本身并不可耻;

“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其在不擅长的领域里自我折磨,敢于找到合适的伙伴索取或置换资源,是1+1>2的绝佳方法。

如何做到打破社交壁垒,结交更多的人以“借力”成长呢?

离不开在社交场合甚至是初次亮相时个人价值的表现力度。

新励成创立至今,18年里已累计为21万+人次及200余家企业提供演讲口才、人际沟通、企业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其中,《当众讲话》作为王牌课程,不仅有清晰高效的自我介绍、高情商人物引荐方法和实践场景,还有关于表达基础、号召说服、即兴发挥等等多板块,让更多人敢于表达且言之有物,能够更好地呈现个人价值。

新励成18周年庆福利——线下1V1口才辅导现正免费开启,体验中包含专业的DISC性格测试、15分钟的口才能力测评和45分钟的口才辅导,点击阅读原文即可预约领取。

Tips:预留手机号码后请保持手机畅通,课程顾问将在1-3天内致电沟通到校体验时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