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期大盘涨势不错,$比亚迪(SZ002594)$ 却半死不活,很多迪粉按耐不住纷纷抱怨,其实只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投资这修行中,持股信心是散户盈利的根本,坚定的持有才能把散户引上长期主义的康庄大道。作为散户,当持股信心动摇时,距离发生亏损也就不远了。做投资,尤其是散户投资,一定要从大处想问题,互联网上搜集来的各路信息,各类分析,各类高频数据,可以用作参考,但由于天然的非专业性,这些所谓的研究很难坚固投资初心,最后要么卖在黎明前,要么频繁换股,追涨杀跌,反复被割,惨惨戚戚时,回望那支遗忘了很久的自选股竟默默翻倍,刹那间捶胸顿足,悲从中来,封号搬砖,告诫后人莫入这修罗场。比亚迪最近的涨幅以及和港股的溢价的确让人心急如焚,然而只要想明白了新能源产业可能的格局和各家的优势,就能明白,现阶段比亚迪的蛰伏是机会,比亚迪一定会有后续的上涨。我以为,支持这一结论的原因在于2点:1、新能源行业发展路径的领先性。尽管新能源车的玩家众多,但是总体路线大致可以分为两条,一条以特斯拉为代表,从软件向硬件打;一条以比亚迪为代表,从硬件往软件打。先说软件派特斯拉的路线本质是希望在车载应用端拿到突破性的进展,进而以该应用的革命性收益迅速占领用户心智,从而颠覆行业。走着条路线的代表性车企是华为、小鹏,而这个用以突破的杀手锏,是无人驾驶。因此,这一路线的车企,一定会在宣传中不遗余力的以智能化和无人驾驶为用户洗脑,至于汽车制造本身,其实不是他们关注的。然而,从销量上看,我并没有看到这条路线的成功,其本质原因在于,无人驾驶这一杀手级应用的技术难度和稳定性要求被严重低估了。现有的深度神经网络,也就是所谓的人工智能,无法支持真无人驾驶的落地。因此,不论华为,小鹏们怎么使劲宣传,不论数码博主们如何卖力引导用户,但事实是,目前的用户还未把无人驾驶或者更广仪的所谓智能化,作为购车的决定性要素。有人一定会说,难道特斯拉的销量被无视了?其实从数据上看,特斯拉的fad渗透率并不怎么样,也就是说,更多用户并不是因为所谓的智能化购买特斯拉的,从比亚迪在海外的逐渐成功和特斯拉在国内的逐渐降价也可以看出,用户更多是因为电动对燃油的取代以及对美国文明的膜拜而购买的。可以想象,把特斯拉的产品换成国内任何一家新势力,其销量是否仍会如前。总结起来,我认为这一路线目前走的并不顺利,因为真正意义无人驾驶的实现困难重重,车机生态也未开始蓬勃发展,因此不论这条路是否是终局,至少目前它不能为车企快速累积保有量,并建立品牌护城河。再说硬件派代表性的企业是比亚迪,和王传福那句著名的论断:新能源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其实本质上,$理想汽车(LI)$ ,$蔚来-SW(09866)$ 蔚来等企业也在走这一路路线。不管比亚迪的dmi,理想的增程,蔚来的换电,其实本质都是在解决用户从燃油时代过渡到纯电时代需要客服的种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比亚迪注重用户的油耗电耗,充电性能,车身控制,对应的推出了云辇,dmi,dmp,外放电,快充等技术;理想注重用户的可感知体验,把从油到电的优势做到了极致,给了用户冰箱彩电沙发;蔚来也在关注用户的快速补能,选择了换电的路线不断推进。从销量上看,以车为本的发展理念目前在销量上还是占有巨大的优势,特斯拉,华为,数码博主们花费巨大的资源强调智能化的重要性,但由于用户缺乏感知,这类车企还未能行成销量优势。因此我认为直接从软入手进行颠覆,目前是失败的。新能源车似乎并未跨越硬件本身,直接进入下半场。在这一过程中,比亚迪或者说王传福展现了超绝的战略前瞻性,没有在这个大时代浪费一秒钟,也没有浪费一分钱,率先完善了渠道,建立了品牌矩阵,做起了销量,走通了国际化路线,并完成了新能源硬件全链条整合,为已经到来的高烈度竞争获取了巨大的战略主动性。不管你如何看不起这家企业,但如果你仍无视这个已经崛起的新能源巨头,你会迅速败光自己的言论信用,如朱玉龙,龙猪一般消失在历史中,被时代淘汰。2、上半场的战略领先带来的先发优势我同意未来汽车行业同样会进入车机生态繁荣的智能化时代,那时车企的盈利模式可能转变为基于垄断性的硬件平台向众多开发者征收的税收。实现这一点需要2个先决条件,一个是庞大的用户规模,另一个是强大的软件研发团队。在这个维度上的竞争中,我认为华为和比亚迪是目前唯二具有优势的企业。在软件生产方面,华为具有天然的成本优势,因此只要其能够深度整合汽车制造厂商,彻底建立汽车制造体系,再结合其庞大的粉丝群体,华为汽车很可能会异军突起,通过以软带硬的方式迅速完成整合。其优势在于软件上与手机开发的复用,其不确定性在于,其到底能否快速整合自己的整车和电池生产厂商,甚至上游资源。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钱,以前的华为似乎对这种巨量投入很犹豫,现在看似乎在逐渐深入,我猜测以华为的侵略性,可能迟早要深入整车制造的产业链。再说比亚迪,很多机构投资人认为,比亚迪在接下来的高烈度竞争中优势会缩小,日子会过的艰难,我认为这些看法是短视的。新能源是个新兴行业,在这个新兴行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打的是持久战,核心拼的是人才储备,利润积累,决策效率,战略眼光,最后走出来看的是哪家企业在这些方面能累积优势,而不是周销量,因此,我认为现在看不上比亚迪的这些机构,比如东吴证券之流,将来大概率要被打脸。比亚迪,目前看走的相当的健康稳健。比亚迪在上半场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即扩大用户规模,建立国际化品牌形象,行成核心粉丝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足够的利润,储备下半场需要的庞大码农群体。目前看,每一点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其上半场的成功,更带来了足够利润,令其能够从容的扩张个战线的队伍。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观察到,比亚迪在秋招市场上对985计算机毕业生的大规模兜扫,这些人以及供养这些人的利润,将是比亚迪下半场竞争力的核心。而近期火爆的比亚迪大规模扩张的新闻,很值得关注。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预见一个类似于华为的庞然大物正在浮出水面。基于这两点,我部分同意余承东的看法,以后在国内市场,确定能够活下来的,目前我只看到比亚迪和华为,至于特斯拉,随着民族自信的建立,和人民民族自尊的觉醒,其孱弱的产品力不足以支撑其在国内高烈度竞争中存活。当你认真看完这3000来字,你觉得比亚迪现在不涨是问题还是机会呢?上述还只是分析了比亚迪在新能源车一个方面的业务,此外,储能,电池外供,云巴,半导体,军工制造,哪个想象力小呢?我有充分的信心,比亚迪能够让我的资金量再上一个台阶,我的u8最终还是会来自这个修罗场,由短视的机构和追ai杀超导的散户赞助购买。#3万多应届生入职比亚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