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华熙生物(688363.SH)在科创板上市交易,截至11月15日收盘,华熙生物股价为93.93元/股,较其发行价47.79元/股增长96%。

在华熙生物一路高歌猛进之时,存在多个疑团未解。

招股书显示,华熙生物募资31.54亿元用于增强研发实力,但其此前三年的总研发费用堪堪过1亿元,对比之下销售费用则逾5倍。在研发费用相对支出少的前提下,华熙生物为何仍以研发名义,去募集超3年研发费用30倍的金额?

华熙生物募资投向的三个项目,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却和环评文件存在较大出处,为何信息披露前后不一致?

华熙生物的前三大供应商之一屡次被国内外监管部门检验出产品质量问题后,华熙生物却与之加大了合作。上游供应商产品质量堪忧,华熙生物要如何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另外,在华熙生物披露招股书之前,还出现了大股东获利后开始减持公司股权的现象。2018年4月,华熙生物实控人赵燕100%持股的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熙昕宇”),向华熙生物增资3亿元,通过分红净赚4.78亿元后,华熙昕宇于今年3月开始减持股票,将3.83%股权分别转让给瑞致(天津)医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等6名受让方,交易金额为1650万元,华熙昕宇所持股权由77.16%缩减至69.70%。

对于以上问题,《投资壹线》求证华熙生物,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研发投入占比低

据招股书,华熙生物拟发行不超过4956.26万股,募集金额为31.54亿元。募集资金拟投资于产能建设及研发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增强公司研发实力,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实力以及抗风险能力。但事实却是,华熙生物此前似乎并不注重研发头发,研发投入比例长期低于5%,相反营销费用却是大头。

2016-2018年,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0.24亿元、0.26亿元、0.53亿元,分别占当期营收比例的3.27%、3.18%、4.20%,三年研发费用投入总计1.03亿元,不足募资额的3.27%。

反之,其2016-2018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07亿元、1.25亿元、2.84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4.60%、15.28%、22.49%。

销售费用主要包括职工薪酬、广告宣传费和市场开拓费用,其中2016-2018年职工薪酬分别为4802.17万元、5145.25万元、1.05亿元,2018年同比大增103.11%。相对应的是,2018年公司员工人数同增47.37%;员工年均收入也从2016年的5.91万元增至8.66万元。

事实上,华熙生物资金十分充裕。数据显示,华熙生物2016-2018年货币资金分别为5.58亿元、3.32亿元、8.54亿元,2017年加上购买的理财3.95亿元,闲余资金也为7.27亿元。此外,华熙生物除了2016年短期借款2.20亿元,2017-2018年华熙生物的借款总额(短期借款加长期借款)分别为0元、0.40亿元。

项目数据有出入

招股书显示,华熙生物本次募资主要投向华熙生物研发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华熙天津透明质酸钠及相关项目、华熙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园项目,拟投资金额分别为4.01亿元、11.07亿元、16.47亿元。《投资壹线》注意到,华熙生物上述三个项目在招股书和环评文件中竟有“两幅面孔”。

招股书中,“华熙生物研发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及“华熙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园项目”的投资金额均大于环评文件的。其中,“华熙生物研发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在招股书中披露拟投入金额为4.01亿元,其中环保投入600万元,建设周期为12个月;但环评文件却显示拟投入金额为3亿元,其中环保投入300万元,建设周期为22个月。

另外,招股书显示“华熙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园项目”拟投资16.47亿元,无环保投入。环评文件显示,该项目总投资为15亿元,其中环保投入为133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为0.09%。

“华熙天津透明质酸钠及相关项目”拟投资11.07元,无环保投入。环评报告显示,该项目拟投资22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03亿元,占总投资的4.68%。

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除此之外,华熙生物或存在排放污水行为。目前,华熙生物有两处废水处理站。2018年华熙生物厂区污水处理站最大处理能力为575吨/天,山东海御厂区污水处理站最大处理能力为1500吨/天,年处理污水总量高达75.74万吨,处理能力远远覆盖2018年产生的39.91万吨。

可见,华熙生物主要依靠山东海御厂区污水处理站,然而公司于2018年6-9月才收购山东海御厂区污水处理站,这意味着在2017年以前华熙生物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按照华熙生物厂区污水处理站最大处理能力575吨/天,年废水处理能力仅为20.99万吨,招股书显示,2017年华熙生物的废水排放量为28.21万吨。

供应商产品曾多次召回

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碧迪医疗”是华熙生物的前三大供应商之一,双方已合作多年,医用耗材为其主营产品之一,如无菌注射器、注射针等。另外两大供应商则分别是山东福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青岛捷讯汇通商贸有限公司,前者经营范围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后者则为化学产品及原料等的销售。

近年来,碧迪医疗发生了多起召回事件外,还多次在国内监管部门的抽查中,以及美国FDA的检验中出现问题。

美国FDA数据显示,2012年11月20日、2013年5月1日,碧迪医疗的碧迪医疗美国总公司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生产的产品均存在“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尚未完成建立”问题。

2016年12月,碧迪医疗对某批次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进行召回。

2017年2月,碧迪医疗对动脉采血器主动召回。食药监总局办公厅致函上海食药监局,责令对碧迪医疗等飞行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2017年6月22日,食药监总局发布通知称,对碧迪医疗美国总公司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生产的一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真空采血管的查处工作做出安排。同月,食药监总局发布了碧迪医疗对上述批次真空采血管主动召回的报告。

2017年7月6日,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产品存在“书面MDR程序缺乏内部事件评估系统”、“收到或发现市售设备出现可能会导致或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的故障的信息后,未在30天内提交MDR报告”等问题。

2017年是碧迪医疗频现质量问题的一年,而华熙生物却在之后与其加大了合作。2016-2018年,华熙生物与碧迪医疗的交易额分别为835.58万元、485.05万元、1848.00万元,占比分别为5.05%、2.42%、7.31%。

相对应的是,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产品(针剂类产品)及功能性护肤品的产能及销量也在不断上涨。2016-2018年,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产品(针剂类产品)产量分别为188.28万支、154.45万支、379.13万支,同期销量则为120.78万支、132.46万支、301.64万支,营收分别为1.91亿元、1.97亿元、3.13亿元。另一方面,华熙生物的业绩也在稳步增长。2016-2018年,华熙生物营收分别为7.33亿元、8.18亿元、12.6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亿元、2.22亿元、4.24亿元。

虽然华熙生物尚存多个疑团未解,但值得肯定的是,华熙生物已建立起了较高的技术壁垒。据华熙生物招股书显示,其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发酵法生产玻璃酸钠原料药和药用辅料批准文号,并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企业。旗下医药级透明质酸钠原料产品在国内取得了7项注册备案资质,在国际上取得了包括欧盟、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在内的注册备案资质21项。

关键词: 华熙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