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翻开吉林人的朋友圈,总是有些感动让人眼眶通红。在中国吉林网记者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位社区书记,2020年初采访她时,她还是长春市朝阳区清河街道铁路社区书记,那时候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做台账、走访住户、搞消杀……她叫陈雨虹,那时候她说:“我曾经历过抗击‘非典’,知道防控疫情多么严峻。我尽量多考虑、多做一些事,把风险降到最低。”
去年,陈雨虹从铁路社区调到长春市朝阳区清和街道万宝社区,本轮疫情,她依旧冲在前面,带着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抗疫。她说:“每天,我都被社区里这些工作人员感动,一个个瞬间,累积成满满的感动,这感动,真不知道如何表达。”
社区工作人员在做检测登记
连着几天住在社区疫情就是命令,不用多说,干就完了!带着这样的坚持,万宝社区的工作人员们开始了本轮的抗疫工作。“我们副书记谭盼家在北环城路,孩子还不到3周岁,这几天她一直没回家,一直在社区工作,晚上直接住在社区。”说起谭盼,陈雨虹很感动。从家里出来时,什么也没有带,没有洗漱的用品,就这么挺着,想孩子,又没办法回去看,把所有的经历都放在工作上。“还有田婷婷,把还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给身体不好的婆婆看管,自己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对他们的付出,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社区纪检主任张娜也是,家不能回,一心扑在工作上,几天没回家,衣服也没得换。“她现在不敢回家,怕回去了出不来,就也不回家,坚守在一线。”陈雨虹说,防护服下一天一身汗,防护面罩上呼吸的热气凝结成一个个水珠往下流,这些画面,都深深刻在陈雨虹心里。
每天中午的一份面条
社区里有两个特殊的工作人员,两个人都是残疾人,在这次抗疫工作中,这两人让陈雨虹一次次地落泪,“社区的张凯胜本身是残疾人,还要照护80多岁的老母亲,这几天,他都是每天很早起来给老母亲做完饭,喂母亲吃完饭就赶紧来社区工作。”陈雨虹说。中午,趁着休息的间隙,赶紧跑回家给母亲煮点面条,再马上回到社区工作。从排查开始,每天就在门口给居民测温,耐心地告知居民各项事宜。“他还特别坚持原则,给居民解答时也特别耐心,这些事儿虽小,但真的值得学习。”陈雨虹说。
另外一位残疾人陈明,母亲在精神病院,父亲患有脑出血后遗症,陈明担起了这个家。“他每天给父亲做完饭,赶紧下社区工作。因为他家就在辖区内,他也代替了楼长,做疫情宣传,来回取送物品……”陈雨虹说,“虽然是残疾人,但他们做的并不比我们差。”
社区工作人员张凯胜
“战友”的情谊在平淡中流淌 “我们社区里刚参加工作的公益岗李嘉慧,刚上班就赶上疫情防控,98年的小女孩不怕苦累,每天要倒两次车来社区工作,停运后,还是家人接送她上班。”陈雨虹说,社区工作人员张海燕爱人是一名警察,也已经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家里孩子没人管,带着孩子完成工作。” 社区的工作人员刘淑芝患了感冒,嗓子都说不出话来了还在坚持工作,每每看到刘淑芝勉强着给居民解答问题时,心里总被感动填满。“我们社区人少,也是老城区,工作量不小,社区里有三个退役军人公益岗韩永林、郭宏德、张洪远都是50多岁的人了,但也得当20多岁的男生用,不管多累,他们都一直坚持,一直努力做好。”陈雨虹说起这一个个瞬间都如数家珍。
社区工作人员吕鸿莉看见同事们没有衣服换,主动要给大家洗衣服,这同事的情谊也在一点点地加深,这些都让陈雨虹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才能说明白心里的那份感动。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只是一个动作、一个镜头、一个瞬间,但在陈雨虹心里都是让她感动的细节。这一个个瞬间,她都想记录下来,可是并没有时间,“哪有那个时间啊!”她只能把这份感动记在心里,蕴在眼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