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接到命令,出征吉林。身为一名党员,深赴吉林市抗疫一线进行新闻报道,我自知责任重大。”

他是任胜章,吉林日报社农村部骨干记者。疫情之下,他没有犹豫、没有畏惧,毅然出征吉林市。

3月24日,中国吉林网记者与这位老朋友、好战友进行了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没有业务,没有采访,没有特定话题,却在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感动着电话两头的他和我。

以下,转述与大胜(同行的称呼)的部分聊天记录:

“在这里,面对疫情,每天都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这里的党员干部都冲锋在前,医务工作者奋战一线,保障部门坚守岗位。从3月17日开始,我和他们一道,在共克时艰中勇毅前行。”

17日晚9时许,天气非常寒冷,在吉林市委的安排下,我们夜访吉林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这里每天比平时要多供400吨蔬菜,目前,保障充足、渠道通畅、价格稳定。

东北亚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吉林市一级蔬菜批发市场,晚上10点,处在疫情防控下的吉林市街头一片静默,批发市场内,进货车辆轰鸣忙碌,源源不断地进场,货场内交易繁忙。为了更好地满足零售业户的进货需求,市场已经连续多日提前开市,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菜篮子”保障战吹响了冲锋号。

当晚写完这篇稿子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1点钟了。简单睡了几个小时的觉,18日早上6点钟起床,去采访消防支队对50辆转运车进行集中消杀一事。在那里,我亲眼见证了他们的艰辛与付出。背上几十斤重的消杀液体,他们在车和车之间穿梭,厚厚的防护服下浸满汗水,消杀液体在轰鸣的机器声中,漫天飞舞,遍布每一处角落。

在这里,采访几乎是连轴转,需自己调控时间,因为随时都可能有新闻发生,这也要求我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18日晚,随着吉林市疫情防控进入攻坚期,记者决定探访吉大一院派出的百人核酸检测队和8辆移动微生物检测车。这里每天会接收数万例核酸标本,进到这里,不仅要穿防护服,而且要格外小心。这支核酸检测医疗队,在过去的12天时间中,完成了逾12万管近12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跑出了“加速度”。

深入吉林采访的这些天随处可见负责防疫卡口值守的党员岗,他们仔细甄别通行证明,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

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攻坚期,省委宣传部和吉林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们多次过问记者工作和生活是否遇到困难,亲切叮嘱,要在保护自己的情况下科学有效开展工作。

因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吉林市的街上很难见到行人。当下,正是危急关头,也是关键时刻,我想,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争做战疫“急先锋”,和这里无数个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一道,坚决打赢这次防疫攻坚战。

大胜说:“在吉林市,最难的是每天都要全副武装,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橡胶手套、N95口罩。一次采下来,浑身湿透。这几天,工作任务重,休息时间少,偶尔咳嗽,内心也有很大压力。还好,每天都做核酸。但,必须要坚持,我是记者,吉林日报的记者,不能丢新闻,更不能丢脸。最难的时候也是考验党性的时候,在党需要我的时候,唯冲锋向前,是为使命!”

谈到家人,大胜对我说,他去吉林的那天,家里的女儿给他写了一封几千字的家书,欣慰,感动,满满的自豪!

女儿长大了,而自己,也成为了那个女儿心中最骄傲的存在!

截取一段:

共筑钢铁长城,共待春暖花开。

宅在家中的日子,也是在父亲走后的那天,我和小弟在门口用雪建造起了一位“白衣天使”。它穿着防护罩,戴着口罩,在寒风中矗立。我和小弟站在它身旁,留下了这个最美瞬间。

我知道,我们营建的这位“大白”,亦是万千“大白”中的一员。它就立在爸爸走过的那条路上,我觉得,它也是爸爸的背影,也是无数个在寒风中坚守的背影。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坚守,只为绽放美好明天。待到大地回春,疫情消散时,或许就在明天,那些背影蓦地一转身,我定会见到他们胜利的笑容,那儿,也会有爸爸。

中国,加油!吉林,加油!那些在抗疫一线燃烧的青春,那些在吉林大地熠熠生辉的背影,就是力量,就是希望!

此刻,未完,待续......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