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吉林市按下了暂停键,面对疫情复杂严峻形势,桦甸市援吉医疗队挺身而出,他们冲锋在抗疫一线,不惧风险,不辞辛劳,昼夜奔袭,成为了吉林市抗疫前沿一道美丽风景。

“紧急通知!驰援吉林市,收到请回复!”“我报名!我要去!”面对疫情,桦甸市医务工作者争先恐后、义不容辞。

4月1日,在吉林市城南高速路口,7辆大巴从高速收费站缓缓驶入,稳稳向前。这是桦甸市委书记赵争涛率领的210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第五批次桦甸市援吉医疗队到达吉林,并迅速投入救援力量。

自3月4日以来,第一批201人、第二批20人、第三批45人、第四批20人、第五批210人……本轮疫情暴发以来,桦甸市在克服人员紧缺条件下,先后派遣五轮共496名医护人员驰援吉林市,累计出动车辆50余班次,转运人员1000余人。

据第一批桦甸市援吉医疗队领队王春红回忆,3月4日0点接到通知,4点消杀准备完毕,8点抵达吉林市。随后分成若干小组,下沉到吉林市的各区开展核酸检测、入户排查等项工作,全天没有人休息,当回到驻地时已经凌晨。

“请您取下口罩,张开嘴……”这样的话冷成君每天要重复千余遍,嗓子也变得沙哑。几日前,他不小心把热水倒在了手上,手指严重烫伤、布满水泡,但在采样过程中,他每次都是用酒精一冲继续套上密不透风的双层手套,伤口迟迟不愈合。不能喝水以减少上厕所的频率是采样队里的共识,但是对于冷成君来说却是个难题,由于他患有严重的痛风,不喝水手指脚趾每天都疼得厉害。“我这点儿小病小痛不算什么,只要能帮助到吉林市的疫情都是值得的。”冷成君笑着说。

桦甸市援吉医疗队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张婧瞒着父母去了吉林市,连轴24天坚持在核酸检测岗位上,经常来不及吃饭和喝水;朱丹的儿子在家突然出现呕吐、头痛症状,她心急如焚,只能拜托家中的同事帮助照顾孩子;王霞的公公心梗住院、婆婆需要照顾两个孙子、丈夫也有采样任务,但她毅然决然加入援吉队伍……

桦甸市援吉医疗队每天奔走在吉林各个小区,周而复始地为吉林人民做核酸检测等工作,采集中最难熬的便是一采一消毒,手被消毒液弄得肿痛,双脚在地上反复摩擦,晚上还要挨家对卧床患者进行入户采集,但他们咬牙坚持,相互鼓励,24天共检620万余人次。

随着吉林市疫情的日益严峻,桦甸市援吉医疗队面临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为降低感染风险,他们采样期间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为提高检测效率,他们穿上纸尿裤,白天坚持不吃饭、不喝水,避免防护服受到污染。晚上回到驻地,虽然饭已经凉透,累了一天的他们仍然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很多女队员遇上生理期肚子疼痛难忍,但依旧没有怨言。

“每天入户10个多小时的时长,我们的队员实在太累了。”第二批桦甸市援吉医疗队领队曹振东说,他主动为队友们打起了早晚饭,“这段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对于队员的耐力、体力和精神都是巨大考验,我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随着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外援吉林的力量逐渐增多,桦甸市援吉医疗队主动把宾馆让给省外援吉力量,120公里,他们每天在吉林桦甸两地早晚通勤,披星戴月。

3月末,吉林核酸检测方式由室外普采转为集中入户。桦甸市援吉医疗队每天8点抵达吉林市后全副武装,带够足量的采样管、棉签,腰间缠上检测物品和采样垃圾分离的自制采样盒,将消毒液固定在手臂上后,飞奔入户。他们每天要穿梭于34层高的楼群,完成11万人次的检测任务,目前总检测量已突破100万人次。在老旧小区采样时,爬楼可是一道难关,加上防护服密不透风,汗水打湿衣服,顺着防护服内侧不停地淌下来,护目镜、面屏哈满了水雾,感觉要窒息了,但不能擦碰,只能停下来歇歇,之后继续工作;面对居民误解,他们主动亮明身份、耐心疏导;对于无法联系的住户,他们及时向社区报备,力争不落一人、应检尽检,有时结束将近凌晨,他们便风尘仆仆地赶回桦甸市。

吉林市高新区一位社区工作者用“不惧风险,大爱无畏”评价桦甸市援吉医疗队。

这场战疫仍在继续,此刻他们的身影仍然忙碌在吉林市抗疫一线的各个角落,他们用执着、坚定和奉献诠释着医护工作者的大爱和无私,为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图片来源:桦甸市委宣传部

关键词: 桦甸市援吉医疗队 群像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