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奔赴一座陌生的城,共同守护陌生的人。

同一地点,却无交集。

有一种浪漫,叫共同抗“疫”。

疫情面前,他们是夫妻也是“战友”。

他们约定,携手抗疫情,一起共“白头”。

有一种深情是携手并肩逆风而行

今年35岁的杨杨是松原市教育局青少年宫副主任,也是松原市“新时代青年干部特训营”第二期学员。驰援消息传来时,没有丝毫犹豫的杨杨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

4月4日晚10点59分,刚刚哄睡孩子的杨杨接到了这样一通电话,松原市第一批驰援长春新区年轻干部突击队将于明日启程。挂断电话,看看身旁熟睡的孩子,想起还在一线值班的爱人,杨杨沉默了良久,紧张、激动伴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刚满39个月的孩子是杨杨最放心不下的牵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爱人陈浩一直守在一线抗疫,夫妻二人很少碰面。但当杨杨把要去驰援的消息告诉陈浩时,爱人坚定的支持与理解打消了她的顾虑。简单收拾背包,把孩子托付给婆婆,4月5日清晨5点30分,杨杨和队员们出发了。

有一种浪漫是战疫路上的互相陪伴

杨杨抵达长春当晚,收到了陈浩问候的微信。本以为爱人还在包保小区值守,却看到了陈浩发来的培训图片。杨杨恍然大悟,原来陈浩也报名了,并将跟随第二批突击队于翌日驰援长春新区。因怕她担心有伤在身受不了高强度的工作,陈浩一直瞒着杨杨,直到出发前一夜才如实相告。

就这样,夫妻二人又重聚在陌生的城市。但,尽管同处一个区,同住一个宾馆,杨杨和陈浩却一直未曾谋面。一日晚饭时间,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杨杨正在低头忙着给工作人员发放餐食,身旁的同事突然拍了拍她:“杨杨,快看,你爱人!”杨杨抬起头,看到了陈浩熟悉的目光,没有任何话语,也无需任何交流,这是最亲密战友间的默契。一个眼神,胜过千言万语。

有一种牵挂是忙碌之余互道平安

日常工作中,杨杨负责后勤保障,为103名战友发放三餐,配送生活必需品,整理物资。陈浩则负责包保长春新区绿地城小区B、D、E三个区块的2900户居民和40家商铺的巡查、物资运送、扫码、上门发放试剂盒等工作。

不同的工作让夫妻二人鲜有交集,他们再次用电话谈起“恋爱”。“记得戴好口罩,把工作干好的同时要记得保护好自己。”“知道了,你也要注意安全。”“好好吃饭,别担心孩子。”“我没事,跟战友们配合得越来越默契,工作效率特别高。”……每天的关切必不可少,而更多的是给予彼此身心的关爱和鼓励。

有一种感动是你往前走我一定支持

驰援长春前,因为害怕家人担心,杨杨悄悄在微信中屏蔽了父亲。陈浩出发前发了个简短的微信朋友圈,父亲得知后立即给杨杨打来电话:“陈浩去长春抗‘疫’了?”杨杨怯怯地说:“是的,爸,其实我也在长春!”本以为父亲会唠叨几句,但电话那头老人短暂的沉默后坚定地说:“你们都是好孩子,既然去驰援就要好好工作,注意防护,打赢了回家爸给你们接风洗尘!”父亲的支持,让杨杨深受鼓舞。

近日,一段长春居民隔窗高喊“感谢松原,长春加油”的短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作为亲历者,杨杨的感受更直观。听到了居民的理解和感谢,眼泪夺眶而出。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她和战友们日夜交替地忙碌,只要居民有需要,她们必定义不容辞。累到腿脚肿胀,忙到吃不下饭。但,这一刻,一切的困难和辛苦都变成了势必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动力。

这个春天,杨杨和陈浩凭借着共同的信念与互相支持,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并肩作战,做彼此最坚强的后盾。共克时艰的勇气和守望相助的温情,不同的分工同样的坚守,这对战疫突击队里的小夫妻勇毅逆行,用坚守、使命和爱在长春新区防疫第一线筑起了一道坚强有力的抗疫“防护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