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有!”
伴随着301人嘹亮坚定的回答声,我们飞跃近3000多公里,奔向了离太阳升起更近的地方——长春。
四川援长春医疗队包含了医疗、护理、院感、药学、康复、心理及后勤保障各个专业,在驻地完成了穿脱防护服的再次专项培训及考核后,正式进入长春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开始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我是一名在ICU工作十八年的重症专科护士,多年的工作经历早已养成了“读秒节奏”的工作状态。我们负责的D区开舱的第一个夜晚收治了216名患者,在方舱的第一个清晨是忙乱的,接班后赶紧同小组成员一人一竖排巡视发放缺少的生活物资,并对有情绪的患者进行安抚。为了让大家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更直观一点,我迅速画了一张床位分布图,标注清楚特殊病情及高龄患者,8:30医生查房时,我拿出手画的分布图将我了解的情况一一汇报,多年ICU的交班习惯,这天早晨这份略显“粗糙”的交班报告让我内心还有点小忐忑。医疗组黎老师听完情况汇总后说,这么短时间内能做到这些很不错了。平日养成的工作习惯能在方舱医院得到发挥,并为医生高效查房提供有力支持,让我内心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不知不觉已经在方舱工作20余天,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睡前认真阅读院感通报,回顾自查每日工作细节,尽量避免感染风险。方舱的工作完全不同于ICU的工作节奏,我开始学习身边同事们的沟通技巧,降低语速,多聆听,除了对疾病本身的关注以外,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每次接班后,我都会挨着走一圈,和大家打个招呼,做一些健康指导,关灯前,都会去询问在上网课的孩子,作业是否提交。
工作的顺利开展还离不开舱内志愿者的支持,我们保持着良好沟通,能迅速达成一致并执行。开舱两天后,发现很多人用纸壳在床头做了遮挡,同志愿者组长沟通后,了解到是舱内没有办法关掉大灯,很影响睡眠。我请他带我去了总开关处,经过我们一番操作,关掉了顶灯,周围灯带留光,舱内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感谢声,为大家解决问题的那刻,我真的也很激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每日开始了送患者出院的步伐,唠唠叨叨反复告知回家注意事项,为他们做好出舱前最后一次消杀工作。189米的小伙拿着隔离衣苦恼地告诉我,穿不下,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迅速拿出两件隔离衣,左右袖各穿一件,后面覆盖前面系带为他打造了一件特别的出舱装备。当玻璃门打开那一瞬间,一股东北特有的风带着快乐的气息蹿了进来,我在防护服下微笑着和他们道别,小伙儿转身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这里说的每一次再见,都是一次用心的期盼。
我用心记着每一位的笑脸,有了您们对这座城市的大爱,对我们工作的理解支持,才成就了这段不平凡的工作经历。
让我们一路经历,一路感悟,一路学习,一路感恩。
冬去春来,愿长春,常春。
关键词: 方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