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大安市,是吉林省盐碱地面积较大的地区。
随着近年来的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昔日的不毛之地正逐渐成为“碧水蓝天、草茂粮丰”的景致。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大安盐碱地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基地就是一个鲜活的范本。
7月23日,中国吉林网走进位于海坨乡的盐碱地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基地,感受到了这里从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耕地的历程。
据大安市自然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王长志介绍,大安市是近年来吉林省盐碱地治理较活跃的城市。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在大安海坨乡互助村设立了盐碱地土壤改良试验示范基地,引进社会投资建设,总投资1.30亿元,建设规模为0.52万亩,新增耕地面积为0.42万亩,其中新增水田0.4万亩,新增旱地0.02万亩。项目已于今年3月开工,6月初完成全面种植,预计10月完成基础工程建设,未来三年进行土壤改良及地力培肥。
中国吉林网在这片绿油油的耕地上看到,作物长势良好,改良比较成功。巨大的无人机正在进行喷施叶面肥作业,工人们耕地中忙碌着。
王长志告诉中国吉林网,项目引进了11家企业,通过在基础设施一致的条件下“打擂比武”,系统地总结盐碱地改良的先进和技术成果。为吉林省“千亿斤”粮食工程提供主力保障和可靠依据,为吉林省出台盐碱地改良提供基础数据和成果。
据了解,今年,吉林省加快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并继续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等单位合作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仅大安市就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将新增耕地1735公顷,成为吉林省粮食产量新的增长极。
摄影 郭亮
视频后期 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