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对于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很多人来说,季节交替时,睡眠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为什么会出现“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科一疗区(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主任张宇朋介绍,不管是环境温度的变化、日照的时长,还是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人类睡眠都受自然节律的影响,也就是人体内在生物钟受“昼夜节律”感知的影响。
什么是季节性失眠?
(资料图片)
张宇朋表示,当气温突然升高或降低时,很容易使人无法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而造成大脑分泌激素紊乱,出现季节性失眠。
在现代医学气象学中,有一种叫做“气候变化过敏”,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一系列人体不适(包括失眠),并且这种“气候变化过敏”的频率并不低。国外研究发现,约有1/3的人对气候变化敏感,而且这种敏感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此外,当季节交替、天气变化时,气压会出现波动,从而影响大气中的重力波。重力变化作用于人体后,可使人出现失眠等功能性症状,因此可视为季节性失眠的原因之一。这对于本身就患有失眠障碍的人来说,换季时期的睡眠状况会更加糟糕。
影响睡眠的因素有哪些?
除了上述气压、温度的骤然变化,容易引起失眠的问题外,以下四种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张宇朋继续进行了介绍,哪四种因素,一起来看!
遗传因素。有人天生睡得好,哪怕环境再差、倒时差,也能倒头就睡;有的人却天生睡眠差,哪怕环境再舒适,也不容易入眠。有专家表示,基因是导致失眠的因素之一,而普遍认为自己有失眠问题的成人群体,更是占到总体的38%。如果双亲之一患有睡眠障碍,则子女中大约有1/2会患病,且性别差异不大。
心理因素。在人类社会早期,初升的太阳、清晨的鸟鸣等自然节律,对人类影响较大。但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多地受制于“文化节律”——在现代社会高速运转之下,每个人都面临着来自工作、家庭以及社会无止境的要求。因此,现在有绝大部分人的睡眠问题其实都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论是职场工作还是生活事件,时常让大家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和紧迫感,而这些压力和紧张情绪就会存储进大脑和身体当中。每当夜深人静,它们就会悄无声息地从大脑里跑出来,引发内心的冲突和焦虑,以及一系列的身体反应。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导致人们思绪纷飞、无法入眠。而且越在意情绪就越激动,加重头脑中的胡思乱想,更难入睡。如果长期出现这种大脑神经的持续“工作状态”,则会影响人体内的昼夜调节机制和睡眠稳态系统的共同调节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加重抑郁、躁狂等心理疾病。
生活习惯。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让人们拥有了丰盈的物质条件和多样化的娱乐生活。大城市的夜晚充斥着饭店与酒吧的热闹喧嚣,下班后各种形式的聚会,以及可以便利地使用智能手机追剧、打游戏,这些无不重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另外,现代人为了追求味蕾上的感官刺激,以及盲目跟风追逐各种身材,有的人长期食用容易导致失眠的巧克力、鸡肉、碳酸饮料、汉堡、酒类、咖啡等食物,引起某些重要营养元素严重缺乏,让人辗转反侧、不易入睡;有的人则在晚上进行剧烈运动,造成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或是致使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容易导致失眠。
环境因素。除上述比较常见的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外,睡眠环境也是引发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睡眠环境,一旦进入陌生环境,或是遇到不能适应的客观因素,像是噪音、光线、通风情况、床的舒适感等,都有可能使人产生睡眠障碍,无法安然入睡。
如何睡得更好,记住这4点!
不要刻意改变和控制睡眠的意识状态,越是着急入睡,越容易失眠。在失眠治疗中常使用的“矛盾意向法”可以拿来借鉴。睡不着时,与其赖在床上焦虑,不如努力让自己清醒,反而容易睡着。
不强制限定睡眠时间。睡眠就像吃饭,因人而异,可多可少,并没有具体、标准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好不好,不以时间长短为准,而是以睡眠后第二天体力、精力是否够用为标准。
入睡前不要吃得过饱。睡前2小时不要吃东西,也不要饮酒。喝酒虽然可能让人很快入睡,但也会很快醒来,并且还会降低睡眠质量,容易产生酒精依赖。
建议睡前一小时内不使用电子产品。因为人体在入睡前会分泌与睡眠有关的激素,而很多电子产品屏幕发射的蓝光则会抑制大脑褪黑素的分泌,导致入睡困难。要想快速进入睡眠,可在睡前阅读温暖治愈类书籍,等待睡意的来临。
最后,张宇朋提示大家,不管是生活压力,还是随着年龄增长引起的睡眠能力下降、夜间醒来次数增加,可能都无法保证每晚都睡得香甜安稳。如果第二天起床精力充沛,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就不必纠结于睡眠时间不够长或一两晚没睡好的问题,以免造成焦虑,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建议去正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进一步评估,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