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道路千万条,期待记分新规助力“安全第一条”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林琳

从现实出发、从痛点入手,有惩戒、有宽宥,适时、动态调整相关规定,这也是诸多制度改进、完善进程中通行的方法论。期待记分新规之下,我们的公共交通治理、公共安全,公众的法治素养能迈上新台阶。

最近,有关交通违法记分规则有重大调整的新闻引发诸多关注——新华社的报道显示,4月1日起,《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新规对现行记分项目进行了增减,对部分项目的分值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次记9分的种类,删除了一次记2分的记分种类,对23项违法记分保持分值不变,对14项记分行为降低了记分分值,删除13项记分行为等。

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记分是我国2004年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设置的一项制度。同年,公安部发布《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此后,有关记分行为和记分分值的内容一直是以该规定附件形式存在。多年来,记分制度对于规范驾驶人的行为、维护公共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执行中也遇到一些新问题。

比如,一些地方以无法确定驾驶人为由,对部分违法行为不予记分,损害了记分制度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有的记分分值被指过高,如违法一次就要被记12分,没有给相关驾驶人以缓冲、改过的余地;有些行为虽是明文规定的轻微违法行为,但交管部门一直未予处罚,这使得相关条款处于“沉睡”状态……交管部门在调研汇总相关问题和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于2021年2月发布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当年12月正式发布了这一办法。从“附件”到单独的部门规章,立法层级上的提升足见这项制度之于公共交通治理的重要。

透过此番记分项目的增减和分值的调整,不难看出交管部门的立法意图和思路,其所能产生的效果值得期待。

首先,针对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调整。比如,一段时间以来,亲友之间互相“借分”、陌生人之间“买分卖分”的事情不时发生,“卖分”让一些驾驶人牟取了不当利益,“买分”让一些驾驶人违法时少了几分“后顾之忧”,这种交易严重侵蚀着记分制度的严肃和权威,威胁着交通秩序和安全。再如,近年来,开车接打电话、玩手机屡屡引发交通事故,成为交通治理的顽疾。针对这些问题,上述管理办法新增“代替实际机动车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牟取经济利益”为一次扣12分的交通违法行为;将“驾驶机动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行为的扣分从2分提高到3分。这对相关违法者来说应该会形成更大的震慑。

其次,宽严相济。比如,对酒后驾驶、交通肇事逃逸、严重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仍规定一次扣12分;驾驶营运客车以外的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行车道停车的,从扣6分提高到扣9分;对驾车未放置检验标志、保险标志,未随身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不再扣分等,这种立足现实的区别对待和调整,体现了治理的精准,也向所有驾驶人传递了治理导向,从而倒逼其约束自己的行为。

再有,强化教育和引导。新规明确了分值“回血”制度,即驾驶人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等培训且经考试合格的,或者参加相关交通安全公益活动的可以扣减记分,一个记分周期内最高可扣减6分。这一规定给了交通违法者一个改过的机会,有助于让人们充分意识到,罚款、扣分只是手段,让更多人积极主动遵守交规、共建和谐交通才是目标。

从现实出发、从痛点入手,有惩戒、有宽宥,适时、动态调整相关规定,这也是诸多制度改进、完善进程中通行的方法论。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交通安全是靠法律法规的切实执行和落实、靠制度的与时俱进去实现的,是靠所有交通参与者的自觉守法行为去支撑的。以良法促进善治,期待记分新规之下,我们的公共交通治理、公共安全,公众的法治素养能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