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日惊蛰,别忘了吃这种水果,乍暖还寒,注意“三防”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骆倩雯 美编 琚理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因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最终被改为惊蛰。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民间有“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说法。

惊蛰时节,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此时,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不过,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由于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

惊蛰时,已是“九九天”,“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在惊蛰时节,春天的地盘由约105万平方公里迅速拓展到约229万平方公里。春姑娘跨过长江,春天的脚步开始加速了,一部分地区已经先暖了起来,还有局部地区已经开始热了起来。此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 ℃ 至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达10 ℃ 至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可以说,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气温升幅几乎相当于之前雨水节气和之后春分节气升温之和,同时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让尚未脱去冬装的人们,忽然觉得有些燥热,仿佛春天已经来临。但此时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还是比较大。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的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惊蛰习俗

吃梨。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蒙鼓皮。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香港、澳门一向有“打小人”的习俗。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因此大家都要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

惊蛰养生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要注意做好“三防”:防上火、防感冒、防倒春寒。

防上火。仲春之时肝气生发,人容易“上火”,晨起后宜喝温开水,日常也可饮用少量白茶。若是出现口苦、口干、口臭、咽喉疼痛等症状,可用少量菊花、金银花等量泡水代茶饮,以清热降火解毒;配等量桂花,则能中和菊花和金银花的寒性,亦可改善口气。三花相配,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防感冒。春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而鼻腔是将它们传入身体的主要途径。坚持早晚进行鼻腔清洗,能够有效预防感冒。可以用鼻腔清洗液,也可以手捧清水,用鼻子轻轻将水吸入鼻腔,停留片刻后用力将水喷出,反复3至5次。此外,用香菜、白萝卜、生姜、冰糖一起煮汤喝,适合于风寒感冒初起,体温不是很高,有轻微流鼻涕但无明显咽痛时。

防倒春寒。 “风”是这一时节的主角,且风力较大,稍不注意病菌就会侵犯人体。避风邪、畅情志、节饮食,是此时的养生之道。我们要护好手腕、腰腹脐、脚踝3个部位。手腕处,为神门穴做好保暖,可以保护全身血脉。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腰腹部,腰部保暖有助于肾脏健康。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等,腹脐又最易受寒,特别是胃部怕冷、容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此处的保暖。足踝处不外露,很多女性手足肢寒、痛经腹冷都是因足踝处受寒所致。

时令蔬菜认准荠菜和香椿。从饮食方面来说,惊蛰时节的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等,少吃动物脂肪类食物。尤其推荐大家食用两种时令蔬菜:荠菜和香椿。“阳春三月三,荠菜赛灵丹”,荠菜是春季最早发芽的野菜,有护肝明目、利尿消肿之效,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香椿可提高免疫力、健胃、理气、抗菌、消炎、润肤,香椿摊鸡蛋、炸香椿芽儿、凉拌香椿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当下气候比较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推荐食用冰糖雪梨银耳枸杞汤。平时咳喘的老人和小孩也可用川贝、雪梨、红枣蒸食,将梨顶部切除当盖,梨核挖空,放入川贝三五粒、去核红枣、冰糖一两颗,上锅蒸熟即可食用。这种做法既能缓解梨的寒性,又可润肺止咳。

关键词: 农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