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封紧舌尖安全,“食安封签”应成外卖“标配”  

个别外卖员不仅提供送餐服务,还“热心”帮顾客尝“咸淡”?近日,北京一名外卖员当街吃一盒酸辣粉,随后又封上盖子将酸辣粉送给顾客,这一幕恰好被点餐顾客拍了下来。

这个视频刺痛了不少人:“我的外卖还安全吗?”“吓得都不敢点外卖了”……视频中外卖员的行为,不仅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更打击了大众对“互联网+食品餐饮业”这一新兴业态的信心。

近年来,外卖餐饮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人,同比增长29.9%。外卖行业快速发展,大量社会人员涌入成为“外卖小哥”。在巨大的从业人员基数下如何保证外卖食品安全,成为外卖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议题。一些外卖并没有采取“全密封打包”等硬隔离措施,导致外卖食品安全性引人担忧。入口无小事,外卖行业与民生息息相关,修补外卖“最后一棒”上的漏洞刻不容缓。

事实上,相关部门也已注意到这一问题。浙江、江苏、北京、天津、河北等多地都要求或提倡使用开口后无法复原的“食安封签”,为外卖食品的“最后一公里”加一道“安全锁”。封签虽小,意义重大,能降低外卖食品暴露风险,起到“监管始终在场”的警示作用,同时也能厘清商家和外卖员的权责问题。

然而,据《法治日报》报道,许多商家目前仍然未能按要求“封”上自己的外卖。有的商家认为“食安封签”会增加自己的成本,使用的意愿不高;有的商家认为已经使用了订书机等密封工具,再加个封签是“画蛇添足”;加之目前对于“食安封签”更多停留在倡导层面,相关标准缺乏强制性……诸多原因造成“食安封签”出现“落地难”的困局。

要破解这一困局,相关部门还需要对封签的运用做出相应的硬性规定,如对不加“食安封签”的商家实行强制整改,并加大对“食安封签”的宣传引导和监督落实,在收到消费者投诉后及时处理,让商家“不敢不用”。

外卖平台和商家要积极回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诉求,明确“食安封签”不是限制外卖行业,而是对这一行业的保护。比如,外卖平台可以通过给商家制作发放“食安封签”、在App页面对使用“食安封签”的商户进行标注等方式,引导平台内商户落实“食安封签”的要求。

此外,消费者也要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对“食安封签”的关注,点外卖的时候主动选择有“食安封签”的商家,对未使用“食安封签”的外卖拒绝签收,从而倒逼商家不得不用“食安封签”。

外卖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食安封签”只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环节,而从监管到行业自律,只有多方努力、多措并举,才能筑起外卖食品安全的“防火墙”,封紧“舌尖上的安全”。 (邱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