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假服务拿到真学分 有些人合起伙来骗社会(引题)
志愿服务岂能买卖(主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晚报记者 魏婧
志愿北京,5块钱1小时;志愿中国,3块钱1小时……
新学年,伴随又一批高中生走进校园,一些家长对学分要求中“三年不少于40小时”的志愿服务动起歪脑筋。有需求就有市场,记者发现,各种平台的志愿时长被明码标价,广为售卖。
现实▶ 刚上高一就为学分发愁
“高中学生毕业学分要求为144分,其中选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具体构成为,研究性学习6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志愿服务2学分……”入学家长会上,读着演示文稿中的一条条介绍内容,黄女士不由心里打起了鼓。
“在课外进行志愿服务,三年不少于40小时!”作为新高一的学生家长,黄女士称,自己对志愿服务这2学分着实有些迷茫。“孩子能参加些什么项目,得赶紧向前辈家长取取经了!尽量在高一搞定,否则升上高二高三,哪还有工夫做志愿?”
相比新生家长的慌张,陈纭(化名)明显淡定许多。她在某重点中学担任班里的团支书,刚刚升入高二。在她印象中,得知有志愿服务这项任务时,身边同学没有表现得太在意。“学校按惯例会给安排一些活动,比如我们有校园志愿服务队,在校园植树、清扫垃圾等各种活动中进行服务,校团委都会为志愿者计时长。”
当然,全靠学校安排,不足以攒齐这40个小时。“还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平台,看到各种信息发布,比如志愿中国、志愿北京等,我主要就是用志愿北京。”陈纭介绍,自己寒假时找了一个在小区附近商场门口整理自行车的活动,是由社区发起的,顺利积累到了时长。
在“志愿北京”平台实名注册后,用户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志愿者编号,可通过“参加志愿团体”和“参加志愿项目”两种方式参与志愿服务。每种方式点进去后,都能够继续按照区域、服务类别、报名范围等进一步作出筛选。
买卖▶ 时长明码标价随买随充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同学并不准备真的做些什么。“靠家长就行,有些消息灵通的家长早就知道要做志愿,通过民间群、各种组织等等,在志愿北京里就把时长给刷好了。”
时长怎么刷?记者发现,只要支付一些费用,就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轻松获得志愿服务时长。
“需要时长的嘀我”“时长有偿出”……在某网络平台上以“时长、志愿、高中生”等为关键词搜索,出现不少宣称可帮忙刷时长的用户。记者随机联络一位“志愿北京”卖家,对方发来微信号,并给出“5块钱1小时”的价格。
对方随即在微信中发来一个二维码,以及一组6位数字。“快扫,随机码很快就会过期,抓紧填!”
扫码后,屏幕跳转至一个活动签到页面,有“证件号码”和“随机码”两处空白需要填写。按照对方指点,记者在“证件号码”处输入身份证号,在“随机码”处输入这组6位数字,然后点击“活动签到”,弹出“签到成功”的提示。
紧接着,记者查询“志愿北京”官网,果然看到服务时长增加了4小时,状态为“已生效”。
根据记录,这是由昌平区沙河镇某志愿服务队发起的线上志愿公益活动,但未写明具体服务内容。翻看该项目报名列表,与记者同时“报名”的多达22人,时间相差不超过20分钟。
记者联系这一服务队所属的社区居委会,对方证实该服务队仍在存续状态。“面向18至35岁人群,主要是为大学生服务的。”
记者另外又联系到一位卖家,表示想购买1个时长,对方同样开价5元,还表示,“星级志愿者也可以做。”不同的是,这回不需要扫码和填写信息,而是变成将姓名和志愿者编号告知对方。
“好了,已经录入。”信息刚刚发送,对方几乎是“秒回”。再次刷新志愿北京页面,这1小时的记录便赫然在列。这个项目内容为“给养老院的老人绘制贺卡”,同样报名者众多,仅9月5日下午5时许,就有至少30位志愿者集中在不到2分钟内成功“报名”。
暗箱▶ 发布真活动用户假参与
在网上“操作”一番,总共付费25元,什么活儿也没做就顺利多出2个项目经历与5个服务时长。而且这些信息从各种渠道均支持查询,在“时间证明下载”页面,还能获取一份PDF格式《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其上显示志愿者信息以及志愿服务时间,还加盖了红色公章。漏洞出现在哪?
有志愿团体负责人解释,志愿团体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项目、招募志愿者。每次举办活动需要设定活动时长、人数等,例如时长2个小时,限定20个名额,系统就会生成一个二维码,它代表“2个小时”,只有20个人能扫。此外,每场活动还会生成六位数的随机码,可以理解成这场活动的专属密码,生成后30分钟内有效。如果超时失效,扫码人数还未达到限定名额,可以再生成新的随机码。
正常来说,参与者完成志愿服务后,可以扫描二维码,输入由组织者告知的随机码,二者配套使用,完成时长获取。网络卖家相当于直接把时长二维码与活动随机码发了过来,由购买者自行获取,这种录入方式叫做“扫码计时”。
此外,组织方还可以收集志愿者信息,在后台按一定格式编辑文本,为志愿者批量录入时长,此种方式称为“团体录入”。
成立志愿机构发布项目,难度大吗?记者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操作指南中看到,志愿服务队伍分为志愿服务团体、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其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法人组织三类。
其中,志愿服务团体即经社区或单位同意成立,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尚未依法登记的团体。注册时需提交四项申请材料:队伍基本信息、同意团体成立的单位或社区出具的证明、志愿服务队伍负责人手持身份证件照片、联系人和负责人信息。换句话说,需要审批拿到的仅有“单位或社区同意成立证明”这一个文件。
至于第二类、第三类志愿服务队伍,包含领域十分广泛,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党政机关、各类型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居委会、村委会、企业等均在其内。注册时仅需提交三项申请材料:队伍基本信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件照片、联系人和负责人信息。
提醒▶ 诚信造假将埋长期隐患
与此同时,还有卖家通过贴吧、淘宝等渠道,出售不同平台上的志愿时长。
一家淘宝店铺里,主要商品为“志愿者时长马甲”,配图是一件红色马甲,标价15元或30元。经询问得知,店主可以为购买者刷“志愿中国”的时长,3元1小时,5小时起刷,拍下标价不同的“马甲”,就可以获取“志愿中国”平台相应的服务时长。
“生成的时长是否合规,是否发放到位?”在北京邮电大学教师、知名公益组织“夕阳再晨”发起人张佳鑫看来,近年伴随社会志愿服务热度不断高涨,个别志愿组织可能会存在类似问题。
去年,北京市印发《关于开展“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志愿团体年度审核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年检年审工作进行。年度审核填报说明中,要求志愿团体勾选诚信承诺,保证本团体能够规范管理且无违规违法行为。
记者以学生家长身份联系志愿北京平台,工作人员告诫,不可花钱购买时长,会有很大隐患。“很多人的时长被特殊标记,信誉度受到影响,都是因为存在违规行为。”
志愿北京主页也针对用户进行提示:不要购买志愿服务时长,一经查实,该服务时长将被标记为“非法购买”,同时欢迎举报虚假记录或买卖志愿服务时长行为。
“有人投诉举报就会去查。”该工作人员表示,违规获取的时长,也许能糊弄一年半载,但一旦查出来,就是一串问题。“志愿服务必须亲自去做,尤其是孩子、学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影响到个人相关记录。”
有些家长称,身边志愿活动缺乏技术含量,孩子做了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凑时长算了。张佳鑫认为,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亟待拓展提升,同时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再普通的岗位也有可以锻炼的角度,就拿社区垃圾分类值守来说,分类是否清晰,不配合如何应对?要意识到志愿服务本就是平凡的,上来都想去国家博物馆、香山纪念堂做志愿,更多是一种炫耀心理,没有理解志愿服务真正的价值。”
同时他建议,应构建对不同志愿者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一些‘高大上’的地方,遴选标准要更高,要考虑参与者是否具备基本的志愿服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