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原标题:养娃哪能听“名校父母”的
侯江
一段时间以来,某些“名校父母”在社交平台上所谓的真实育儿经验分享,让很多家长心生羡慕。实际上这些内容十有八九是为了制造教育焦虑。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第04078号建议的答复。针对“严防‘名校父母’输出‘鸡娃’理念抵消‘双减’工作成效”的建议,答复中表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双减”工作重要决策部署,联合中央网信办等部门继续开展线上巡查,集中治理蹭炒教育热点、编造虚假信息、渲染升学焦虑等恶意炒作行为,坚持露头就打、重拳出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孩子能考上“清北”,当然可喜可贺,却也不意味着人生铁定领先,更何况自媒体里的“名校父母”的身份尚且存疑。如果视频号、微博号能够真的一查到底,最终结果恐怕会让绝大多数父母惊诧。“揭秘!清华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上清华?”“北大妈妈教你这样教育下一代”,“名校父母”的言语极富有煽动性,但仔细想想,有多少名校学生是靠父母特别是名校出身的父母“打鸡血”才拥有如今的成功?可以肯定的是,为人父母,看了这些东西之后,教育焦虑必然成倍增长,亲子关系也会遭到破坏。
家长心中得有一杆秤,看清楚自己孩子的先天优势、劣势。与其轻信鸡汤或谣言,不如在“双减”政策的助力之下,和孩子一起多听听内心的声音。任何一个人在他人长期的逼迫强制下,都会逐渐丧失内在的前进热情和动力。何况,“名校父母”大多是自媒体打造出来的真假不辨的形象,那些或痛彻心扉或“凡尔赛”的表达,大多只戳痛点不谈希望,根本谈不上实事求是。
对于编造虚假信息、渲染升学焦虑等恶意炒作行为坚决说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分内之事,也是家长们应该做好的心理建设。放大教育格局,理性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才能不失职、不失控,当好孩子的伙伴。至少,别给孩子再添高压,别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感觉自己是在“孤身走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