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小微湿地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论坛》举办(引题)

小湿地释放大能量(主题)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蒋菡)小微湿地面积虽小,但数量众多,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如何善加保护和利用,让其潜能充分释放?11月10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东道国活动——《小微湿地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论坛》在武汉举办。

重庆市梁平区成为新晋“国际湿地城市”。这座三面环山、一面是平坝,没有大江大河和大型湖泊的城市,靠什么获此殊荣?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院长张明祥认为,靠的是三张生态牌:全域湿地、“城市湿地连绵体”和“小微湿地+”。

“小微湿地+”是梁平因地制宜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广的“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模式。截至目前,当地已建成400个各具特色的小微湿地。它们与生态保育、环境整治、乡村民宿等多种功能相结合,拉动了旅游热,带动了农民增收,农民因此格外珍惜和保护身边的这些“小微湿地”。“保护一定要与利用有机结合,才能激发人们保护小微湿地的积极性。”张明祥说。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袁兴中表示,梁平区环湖建设了不少像水泡似的“泡泡小微湿地群”,将流经小微湿地的地表水层层净化后,流入湖中。既保护了湖泊水质,小微湿地群本身也成为市民游憩的景观。

关键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