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州吴兴法院深化家事案件执行方式和工作机制创新(引题)
(相关资料图)
破解抚养权探视权执行难题(主题)
调查动机
判决子女支付赡养费并按时探望老人,子女就是不探望怎么办?夫妻离婚,拥有抚养权的一方不让对方来探视孩子又该如何?家事案件的执行涉及当事人身份利益、财产利益、人格利益、安全利益、情感利益等多种利益,是司法实践的难点,也是广大群众的关切点。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通过组建“巾帼执行团队”,与区妇联、区检察院、区民政局联合设立吴兴区亲情修复基地,深化家事案件执行方式和工作机制创新,借力系列举措,破解抚养权、探视权执行难题,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为深入了解这项创新举措,记者走进吴兴区法院进行调查采访。
法治日报记者 王 春
法治日报通讯员 李宏伟
“以前小女儿总是觉得我年轻时候亏欠了她,不愿意来看我老头子,没有办法我才来法院起诉,没想到法院会主动帮我们解开心结,让我们一家有机会团圆。太感谢法官和给我们做工作的老师了。”这天是8月的第一个周五,也是陈大爷与女儿小陈约定每月共同聚餐的日子。
不久前,陈大爷家的赡养纠纷案由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小女儿小陈向陈大爷支付赡养费并每月至少探望其一次。然而,判决生效后的第一个月,小陈支付了赡养费却没有去探望父亲。吴兴区法院“巾帼执行团队”介入后,父女俩终于放下心中芥蒂,达成和解。
家事纠纷案件是法院最传统、最基础的案件类型,也是最贴近群众生活的民生案件,吴兴区法院通过深化家事案件执行方式和工作机制创新,破解抚养权、探视权执行难题,在追求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所载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同时,致力于家庭矛盾的化解和亲情关系的修复,取得积极进展。
提前介入执源治理
因小陈没来探望自己,了解到陈大爷可能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巾帼执行团队”员额法官莫雪伟主动联系审判法官,充分了解双方的矛盾焦点,在执前根据案件性质,制定个性化方案,联合妇联分派的家事人民调解员进行执前评估。为更好地化解父女间经年累月形成的情感坚冰,莫雪伟又联系家庭纠纷心理咨询师协同研判。
在亲情修复基地,心理咨询师与小陈进行了专业交流,引导其表达内心深处的想法,与法官、调解员一同以父女心结为突破口,拟定可操作的探望方案。
调解当天,莫雪伟与调解员对二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与双方沟通,帮助他们化解心结,也告知小陈除了应当履行对父亲经济供养的赡养义务外,还应尽到对父亲进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赡养义务,以及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经过两小时的调解,父女俩终于放下心中芥蒂,达成和解,小陈也承诺每月的第一个周五晚上会去探望父亲。自此顺利将矛盾化解在执前。
与普通财产类案件不同,家事执行案件的义务履行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特征,当被执行人不履行相关义务时,权利人往往需多次、反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增加不必要的诉累。
吴兴法院着眼于家事案件执源治理,对需要进行强制执行的家事案件提前介入。依托亲情修复基地工作机制,对于探望权、抚养费、赡养费等家事执行案件,法院委托妇联、民政等,分派家事专业的人民调解员,在执前、执中进行评估、劝导、调解,将调解工作贯穿家事纠纷执行的始终。
温情司法化解纠纷
曹女士早年经人介绍与王某相识,共同育有一女。二人感情破裂后,女儿小伊一直由王某抚养。2021年,小伊与曹女士的抚养费纠纷一案在吴兴法院宣判,判决曹女士每月支付抚养费1200元。
但曹女士认为王某不让其探望亲生女儿,导致已经上幼儿园的女儿都不知道自己是其母亲,因此不愿支付抚养费。双方矛盾激烈,仅2023年王某就向法院提出7次执行申请。
该案被分配至“巾帼执行团队”。如何既让曹女士支付抚养费、享受探望权利,又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受到二次伤害,实现真正的案结事了?
在与妇联工作人员评估该案矛盾焦点后,莫雪伟与法官助理徐国苓为该案制定了个性化方案,开展分类分层指导,最终决定以孩子情感需求为切入口,邀请王某、孩子、曹女士及双方父母到亲情修复基地进行探望。
在亲情修复基地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指导曹女士与小伊一起作画,引导小伊对曹女士从“大姐姐”叫起,拉近母女关系,并对曹女士进行家长亲职指导。
咨询室外,法官和妇联工作人员分别与双方的父母沟通,平复双方情绪,然后从呵护孩子身心健康入手,设身处地分析孩子缺失母爱的不良影响,告诫双方要将彼此的恩怨是非先放在一边,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要让孩子成为家庭冲突的牺牲品。
“以前到他们家里看孩子,没说几句就要吵架拍桌子,孩子都害怕得躲到屋里,小伊只知道我们去了就要吵架,根本不知道我们是她的外公和妈妈。在亲情修复基地,孩子有玩具玩,也有绘本看,愿意和‘大姐姐’玩。”曹女士的父亲欣慰地说。
与涉未成年人审判案件相比,进入执行阶段的涉未成年人案件,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往往更加突出。而与其他执行案件相比,涉未成年人执行案件因涉及家庭矛盾和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问题,执行工作有典型特点、困难和规律。
“巾帼执行团队”的组建即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女性执行干警耐心、细致、敏锐的性格优势,在执行中兼顾申请执行人与未成年人、妇女的合法权益,探索强制执行和修复亲情之间的平衡点,坚持调为主,执为辅,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或达成和解,推动家庭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减少当事人诉累。
亲情评估修复关系
黄某某与前妻金某于2021年10月就婚生女黄小某的探望方式达成调解,但由于实际无法按照调解书确定的方式对女儿进行探望,故向法院申请执行。
执行中,承办法官发现金某不让黄某某探望孩子系黄某某存在暴力倾向,而黄小某正在上初三,面临中考却患抑郁症休学在家,孩子的现状并不适合探望权行使。执行法官研判案件,在黄小某生日当天与心理咨询师上门对双方家庭进行了家访,并对双方当事人及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在执行法官的见证下,黄小某与父亲十年来首次一起度过生日,黄某某的探望权得以顺利实现。
距离该案顺利执结已经过去一年时间,“巾帼执行团队”法官助理魏争果与妇联工作人员一起,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特设“共享法庭”对双方家庭进行观护回访,为父女俩进行“亲情指数评估三色谱系”评估,并将评估数据形成量化记录。
“亲情指数评估三色谱系”是吴兴法院对家事执行案件进行量化分类评估而创新设置的,可直观反映当事人家庭情感状态。与此同时,该法院坚持家事执行案件全流程、全方位参与,针对已经调解结案的家事执行案件,分别以执结后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的时间点定期开展追踪回访,进一步妥善化解家庭纠纷,修复婚姻家庭关系,弥合亲情、恢复情感进而切实为防范矛盾和风险提供后续解决方案。
此外,吴兴法院还以数字赋能探望权保障,借助家庭教育指导特设“共享法庭”,通过“司法+社团”“场地+机制”“线上+线下”,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凝聚多方合力共同破解探视难题,同时注重转化典型案例,用贴近百姓生活的案例开展宣传,用耐心和爱心展现司法温度。
“执行一起家事案件的时间、精力投入往往多于其他类型案件,尤其家事不可替代行为的执行最为明显,通过创设亲情修复基地与‘巾帼执行团队’,使得法律的生效判决得到有效保障,维护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又修复了趋于破裂的社会关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天理、国法、人情相统一,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让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吴兴法院院长赵龙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