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前的井冈山市神山村一角。摄于2016年1月。新华社发
现在的井冈山市神山村一角。摄于2019年9月。新华社发
井冈山市神山村村民在利用自家新房开起的农家乐门前。摄于2016年9月。新华社记者 万 象摄
到井冈山市神山村做客的外地人同村民一起打糍粑。摄于2018年2月。新华社记者 万 象摄
在井冈山深处、黄洋界脚下,坐落着一个叫做“神山”的小村庄。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曾是井冈山一带典型的贫困村。2015年,全村54户231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50人,贫困发生率22%。
2016年2月2日,农历小年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迎风踏雪来到这里,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共商脱贫攻坚之策,给大家拜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深刻在乡亲们的心里。
如今,神山村青石路绵亘蜿蜒,白墙黛瓦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00元,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村民们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使神山村神气起来了!
■“笑脸墙”上扬神气
漫步在神山村,翠竹掩映,溪水潺潺,一面“笑脸墙”格外醒目。在墙上,贴着27张满是笑容的村民照片,组成一个爱心形状。村民们说,这几年村里变化特别大,欢笑声越来越多,于是将大家开怀大笑的瞬间拍下来,上墙组成一颗红心,为的是饮水思源,感恩共产党,感恩总书记。
老支书彭水生的照片位于“笑脸墙”正上方。总书记在神山村考察时,他质朴地竖起大拇指,当面赞扬总书记“你呀,干得不错嘞”。如今,78岁的彭水生红光满面,身子骨硬朗,担任着井冈山一家红色培训机构的宣讲员。他常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讲村里变化,说脱贫故事,干得像年轻人一样起劲。
村民赖福山的照片位于“笑脸墙”正下方。照片上,他揽着妻子陈秀珍的肩,笑得十分灿烂。曾当过12年村委会主任的他,最近正忙着把自家的老房子改成民宿。他感慨地说:“总书记讲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神山村做到了。”
村民胡玉保是“笑脸墙”上另一位笑得特别开心的村民。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在自家黄桃林里忙活。“今年的黄桃大丰收啊,个大、味甜,还有村里的合作社帮我们,收成不成问题。”胡玉保说,“上面政策好,下面干劲大,全村老少都一个心思,干出个新样子,欢迎总书记再来。”
小缩影,大时代。通过探索实践“一户一亩茶竹果、一户一栋安居房、一户一个农家乐、一户一张保障网”的脱贫路子,神山村短短几年就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笑脸墙”上张张动人的笑脸,映衬着神山村的今非昔比,诉说着乡亲们的喜悦心声。
■红军后代传神气
红色是井冈山的魂。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辈在这里以坚如磐石的信念点燃了全国革命胜利之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神山村红军后代正以坚定的决心意志,在脱贫致富的征途上勇闯新路,奋力开创美好生活。
神山村红军烈士左桂林,曾担任红四军第三十二团通讯员。1929年12月,为保护红军药库和掩护3个年轻小号手撤退,不幸牺牲。左桂林烈士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如今传承在其孙子左秀发、重孙左香云身上。左秀发对着堂屋墙上的烈士证对我们说:“当年我爷爷闹革命就是为了能过上幸福生活,现在党和政府帮助我们脱了贫,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更要用双手去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左香云则是神山村的名人。他在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前“代表通道”的亮相,让人们记住了那句朴实的话:“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上世纪90年代,不到20岁的左香云外出打工没多久就选择返乡,誓言“要做出自己的产品”。为了摆脱贫困,他尝试了很多办法,修摩托车、卖手工艺品、做竹品加工……他辛勤劳作,坚持不懈,终于选准了利用本地丰富的毛竹资源加工竹制品的创业之路。如今,他与人合伙开办的竹艺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16年他还注册了“神山竹”商标,打造用竹筒装米酒的神山竹酒。他说:“一根竹子做笔筒一般卖60元,现在做神山竹酒可以翻倍。还是要走特色创新之路,提高附加值。”左香云的厂子一年需要上万根毛竹,户户有竹林的村民都有了增收机会。
谈到未来生活,左秀发、左香云父子充满希望:“咱们只有靠双手奋斗,把日子越过越好,才对得起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红色江山!”
■映山红美显神气
井冈山上,一曲悠扬的《映山红》,令人心神激荡。映山红,又名杜鹃花,老区群众亲切地称作“希望花”,无论生长在多么贫瘠的地方都努力绽放,用绚烂色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彭夏英,神山村一个贫困家庭的普通妇女,在总书记来家做客、亲切慰问的关怀感召下,在党和政府帮扶下,依靠自己的勤劳和坚毅,成为神山村一朵美丽的映山红。
说起过去,彭夏英有辛酸更有不甘。早年,她丈夫在外务工时摔伤了腿,干不了重体力活,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她肩上,但她不甘心被贫困撂倒。“我不想当贫困户,贫困户的小孩找对象都难”,这是她经常同邻居讲的心里话。摆脱贫困、勤劳致富,成为她坚定朴实的梦想。
彭夏英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坚信“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她抓住2016年以来神山村旅游发展的大好势头,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她和丈夫拿出建房积蓄,将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屋腾出来,置办餐具桌椅,用心把农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2018年,光这一项,家里就有10万元收入,还有游客称她为“神山最美厨娘”。她还注册“夏英米果”商标,和丈夫开起神山特产小卖部,卖自家制作的米果、笋干、腊肉、竹篮、竹筷等山村土特产,每月又有一笔收入。
彭夏英不仅自己主动申请脱贫,还积极带动村民一起脱贫。她经常讲:“党和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养着我们。”在改造土坯房、出资入股合作社、支持村里公益事业等事情上,彭夏英处处带头,心像山泉一样清澈。
■带头致富长神气
近几年,在外务工的村民们发现,神山村驶入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家乡变化太大了,于是纷纷返乡寻找希望,至今已有上百人,彭展阳就是其中一个。他原本在山外一家企业的技术部工作,2016年总书记来神山村考察后,这个小山村在全国出了名,于是毅然回乡发展。
彭展阳几经辗转瞄准了乡村旅游,感到这是神山村值得深挖的一个富矿,可以开拓思路、深耕细作。在乡、村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初,他和几个村民发起成立神山村旅游协会,围绕统一标准、对接资源、做好统筹,多次组织旅游接待服务培训,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统一农家乐配套设施,统一饭菜种类、质量和价格。协会跟外界广泛联系,先后引来多家井冈山红色培训机构到村里对接,想方设法让游客多来神山。协会特别在接待安排上向贫困户倾斜,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更快地脱贫奔小康。
2018年,彭展阳通过选举担任神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按照“培训到农村,体验到农户,红色旅游助推精准脱贫”的路子,带领村民成立神山村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好客神山乡村旅游有限公司,还创办“神山糍粑”体验旅游项目,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同步增收。现在,神山村有16户发展农家乐,50%的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中,旅游成了村民增收的主渠道。
■驻村帮扶添神气
在神山村,村民们都乐意跟一位皮肤黝黑、身体健壮的干部交流,并用客家话亲切称呼他“阿燕”。这个阿燕,就是在神山村驻村帮扶3年多的茅坪乡党委委员李燕平。
2016年6月,李燕平来到神山村挂点帮扶。当初的所见所闻,他记忆犹新。那时候,全村沉浸在见到总书记的喜悦中,激情点燃了,动力起来了,但人气还不旺,常住人口多为老弱妇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
怎么办?凝神先聚气,干事先聚人。2017年春节前,神山村组织了一次题为“走好小康路,感恩总书记”的团圆饭活动,李燕平负责组织落实。通过多方联络邀请,众多在外的村民纷纷回来,231人的村子绝大多数来吃了团圆饭。当天,全村共摆20桌,村民们拔河、跳绳、舞龙,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席间,为了给大伙加油鼓劲,村里还表彰了最美脱贫户、最美神山人、优秀党员。名字叫起来就是一阵掌声,荣誉一宣布就是一阵喝彩,团圆饭吃成了齐心饭。之后不少村民陆续返乡,山村活力如甘泉涌现。
李燕平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十分了解,对村民家里的角角落落都非常熟悉。他白天忙着在村里跑事情,晚上挨家挨户串门走访。“我们把阿燕当亲人,不光跟他聊增收门道,家里生活上的事也会让他帮着出主意。”一位村民笑着说。
神山村现在农家乐办得火,也与李燕平有渊源。开始时一些村民在办农家乐上有担忧,怕弄砸了赔本。李燕平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帮着一块规划院落、一块设计菜品,还帮忙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他说:“干部只有在每个环节都贴心用心,乡亲们才会安心放心。”
驻村3年多来,李燕平每月至少20天在村里,越是周末、节假日游客越多,他更是待在村里,这几年春节都是在村里过的。村民们说,阿燕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陪家人、孩子还多,为我们付出了时间,倾注了感情。
小小神山村,像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在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鼓舞下,神山村正阔步行进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路上,必将书写更多新的“神气”故事。
关键词: 映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