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这大雪天的,快给我吧,我自己能拿,你别往楼里送了!”朝鲜族老妈妈一边掸去身上的雪一边去接过她手中的菜。“再送送,再送送,这好几包呢太沉了!”她抢过菜继续往楼里走……

上午,“做核酸啦,做核酸啦,不排队,做得快,做完就走,啥病没有。”她拿着喇叭穿梭在楼群中。

中午,“快12点了,得送餐去了。”她连忙将餐品消好毒然后精心地装在袋子里,往楼群深处走去。这座黄色的小楼里住着一位独居老人,老婆婆年迈体衰又常年患病,如今更是连行走都变得艰难。平时都是社区的志愿者给送吃的。这会儿赶上疫情,限制出入。她这个“小人物”,便又当起了送餐员,一日三餐不间断。瞧,眼看又到了午饭时间,她提着餐盒出发了……

下午,“想出门找伴遛弯的,想出去找人唠嗑的,都回屋吧,路上除了大雪,就是大白。”她一边把人往警戒线里迎,一边幽默地劝说着。

夜晚, “瞅瞅你,脸冻飒白,这大晚上的又没人出来,别傻站着了,进去暖和暖和!”住在交行楼的老大爷拎着垃圾,边说边把她往屋里撵。“没事儿,天黑了您先回吧,垃圾放楼道口,明早我来扔。”她跺着冻僵的脚,紧了紧垃圾口袋,接了过去……

这个从早忙到晚的身影叫王静茹,是吉林市昌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下沉到天胜社区参加防疫工作的机关干部,也是局里的老大姐。还有11个月退休的她,干起工作来却精神头十足,事事都冲在前面,好像总有一身使不完的劲儿。局里的同志们都打心眼里敬佩她也亲腻地叫她一声“王姐”。

这次下沉社区王姐又是主动请缨,作为“先头部队”她带领两名志愿者一头扎进了防区里。每天,天刚蒙蒙亮她就已经穿好防护服守在卡点上,等到天已经黑透了她还是硬挺挺地守在那,丝毫没有回去的意思。她常说:不累不累,干的都是小事儿,可她所谓的这些“小事儿”却总是让她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一起值班的同志劝她:“王姐,你这腿都肿好几天了 ,再这么干下去,就是铁人也不行了。”王姐却不在意地反驳:“怎么不行,回家用热水擦擦腿,就能好不少。” 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听得同事心里一阵阵泛酸。

在防疫卡点值班的这些日子,王姐一直默不吭声地干着这些“小事儿”。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英伟事迹,也没有动人心魄豪言壮语,可这些点滴“小事儿”却总能给疫情中苦闷的居民们带来丝丝温暖、缕缕慰籍。

此刻,天彻底黑了下去,昏黄的灯光照出她映在墙上的一抹歪歪扭扭的倒影,原本并不高大的她瞬间变得伟岸了许多。原来所有默默奉献的平凡“小人物”,都是迎难而上的超凡“真英雄”。

通讯员、摄影 范珍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