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双辽市卧虎镇同乐村,提起初丽梅,村民们都会夸赞连连。初丽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始终不离不弃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婆婆,撑起了一个特殊的家,用22个春夏秋冬向世人展现了“孝”的传统美德。

2000年,家住卧虎镇报马村的初丽梅经人介绍认识了同乐村的王洪生。在大家看来,尽管王洪生踏实能干,但体弱多病的父亲、智力欠缺的哥哥、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这样的现实摆在面前,着实让大家为初丽梅捏了把汗。不过在几番考虑后,初丽梅依旧决心嫁给了王洪生,因为她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婚后的生活比想象的要辛苦,患有精神疾病的婆婆连穿衣、洗漱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加上还要照料智力欠缺的大伯哥,初丽梅并没有抱怨,“既然嫁给了王洪生,就要接受他家的一切,照顾老人也是晚辈的责任所在。我相信,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努力,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初丽梅心态乐观,对未来始终充满希望。

虽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婆婆第一次犯病还是把初丽梅吓坏了,婆婆指着初丽梅问儿子:“她是谁?怎么在俺家不走?”王洪生说:“她是你儿媳妇。”婆婆说:“俺家可不要她。”说着伸手就要打。婆婆每次犯病,都把初丽梅当成“出气筒”,不仅不认识儿媳,甚至还会进行打骂。“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坚强乐观的初丽梅把一切都默默地承受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初丽梅仍然坚守着初心、坚守着孝道。冰天雪地的时候,初丽梅就给婆婆穿的厚厚的,以防摔倒,又多备几条换洗棉裤,怕婆婆小便失禁。烈日炎炎的季节,当婆婆犯病时光脚来回走,初丽梅就赶紧细心检查婆婆脚上有没有伤口,再为婆婆把脚洗干净,换上干净的鞋子。就这样,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的病情逐渐稳定。虽然她依然不认识儿媳,但初丽梅还是觉得欣慰:“只要婆婆的病情不恶化,她不认识我也没关系,我要照顾她一辈子。婆婆在,家就在。”

初丽梅多年的付出,换来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在她和丈夫的努力下,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新房子,明亮整洁的家处处展现着温馨和温暖。同时,她为婆婆所做的一切,都有了爱的传承——初丽梅的子女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两个孩子受母亲的影响,不仅不嫌弃奶奶,还从小就知道照顾奶奶。如今,初丽梅大儿子正在学习中医,立志以后要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女儿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这些年来,初丽梅尽好儿媳的孝道,尽好一名妻子和母亲的义务,坚守对家庭的信念,面对重重困难不放弃、不退缩,体现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让孝老和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照亮了这样一个命运多舛而又幸福、温暖的大家庭,用岁月谱写了一个平凡人的极不平凡的闪光事迹。

双辽市卧虎镇同乐村供图

关键词: 精神疾病 传统美德